教案在拟订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七上数学角教案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
七上数学角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加法算式,发展幼儿的计算能力。
2、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大胆回答问题。
3、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活动准备】
动物头饰两个,水果图片三个,星星,答题卡若干(与幼儿数量相同)学具小花若干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1、问候,组织幼儿
2、手指游戏:十个阿姨来摘梨
二、集体活动
创设情景: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是谁?(出示小猫头饰)小猫说:我要去找我的好朋友小熊,我想给他带一篮水果,可是这群可爱的水果宝宝设置了迷宫,我只有回答正确它们的问题,顺利通过迷宫,才可以带走这些水果,到达小熊的家,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愿意)
1、小猫开始闯迷宫,首先遇到了水果菠萝:请小朋友回答出我的问题就可以带走我,(算式题2+3= 4+3=等)
2、第二个遇到了樱桃,樱桃的难题是钓鱼游戏:鱼钩上方为加法算式题,请幼儿找到身上有正确答案的小鱼
3、葡萄:智慧树。把幼儿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抢答,哪组最先把五颗智慧星的加法算式题回答正确,哪组为胜利,由胜利组帮助小猫摘走水果葡萄
(此环节可使用学具小花进行算式题的验证活动)
三、幼儿操作练习
小猫在小朋友的帮助下,终于来到了小熊家,小熊见到好吃的水果说,谢谢小朋友们,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助,我也有礼物送给你们,是爱心答题卡:请小朋友把卡纸上的加法算式题计算得数,遇到不会的题可以使用小花学具进行边操作边计算,最后交给老师,教师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四、小结,收拾学具
【活动反思】
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法宝,如何在课堂上真正用上这个工具,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问题。我认为要根据智障儿童自身的特点,激发学生快乐学习就要采取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本节课《复习10以内的加法》中我采用了以下的措施:
一、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他们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应该成为低年级的重要形式。所以,这节课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始终。
上课开始我没有用以前的10的组成口诀来进行复习,而是将口诀填入到孩子们熟悉的歌曲中进行复习,势必比一味地与学生对答效果要好。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我与学生玩“寻找小猫咪”的游戏。我先扮成小猫“喵”几声,然后学生根据我的几声,再接着“喵”与我的凑成10。这样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广开思路。
精彩的问题情境对这些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能吸引学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数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同时获得美的享受。
学生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出示一幅图让学生自由说一说,简单的一带而过,这样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再后来的几幅图一出示,a组学生基本上能自己看懂题意。再者,当我向学生展示学习素材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使学生深深感受到知识的深奥,并可以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七上数学角教案篇2
活动名称:
纽扣分类
活动目标:
1、能按照一个以上的共同特征给纽扣分类,会记录分类结果。
2、复习点数6以内数量的技能。
3、乐于参与操作活动,感受发现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大记录纸一张;幼儿人手一份纽扣、二个盘子、一张记录纸、铅笔;投影设备。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观察老师衣服上的纽扣,数数有几粒。
二、观察多样的纽扣。
1、师:小朋友,这些都是什么呀?(纽扣)数数一共有几粒?这些纽扣是什么样的?(幼儿相互交流)
2、师:这些纽扣看上去不一样,但他们也有一些相同的特点。请你说说这些纽扣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3、师:这些纽扣挤在一起,多难受呀,请小朋友按纽扣上的一个相同特点把纽扣分成两份,还要在记录纸上写下来。
4、观察记录纸,说说标记的意思,讨论记录方法。
5、请一个幼儿表演分类方法并记录。
6、鼓励幼儿尝试用多种方法分类与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7、请个别幼儿展示记录结果,表演并讲述分类方法。
三、纽扣拼画。
1、师:纽扣除了可以扣住衣物,还可以拼成漂亮的图画呢。你能用纽扣拼出什么呢?请你数数你拼了几粒纽扣。
2、展示幼儿拼画作品,个别幼儿讲述,其余互相欣赏。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七上数学角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与区间角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2、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难点:
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教学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 ”或“∠α ”可以简化成“α ”;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七上数学角教案篇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9页的第7~1.1题,练习二十六的第1013题
教学目的:1.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认识,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
2.使学生掌握正方形、长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千米、吨
1.第做109页的第7题.
教师提问,学生口答:
(1)1厘米是多少毫米?1分米是多少厘米?
(2)1千米是多少米?1吨
是多少千克?
随着回答,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1分米=10厘米 1吨=1000千克
2.做第109页的第8题.
让学生想一想什么东西的高大约1毫米(1分硬币),什么东西的长大约1分米.然后再用手势比划出1毫米、1分米有多长.
3.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0题.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4千米=( )米,让学生想一想该怎样推想.指名回答后,教师再说一遍推想过程:因为1千米是1000米,4千米是4个1000米,就是4000米,所以4千米=4000米.
接着,教师再板书出:5000千克=( )吨,仿照上面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它的推想过程.
然后让学生完成第10题,集体订正时,指名说一说推想过程.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1题.
先让学生把相等的数量用线连起来,然后再指名说一说道理.
二、复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1.做第109页的第9题.
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然后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图形,根据学生的回答,在每个图形下面板书图形的名称.
教师: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大家想一想,这几个图形各有什么特点?
指名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主要的写在黑板上.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如先说边的特点,再说角的特点,或每个图形分别说.最后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2.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2题.
教师只说明题意,让学生在点子图上任意画,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教师巡视,看学生画的方法是否正确,学生画完以后,要说出是怎样画的.对画得又对又快的学生应给予表扬.
3.做第109页的第10、11题.
教师:什么叫一个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做第10题.要求量的时候,精确到整厘米.每量一边,在边的旁边注上该边的长度.算完以后,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教师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
4.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
教师可以根据班里的情况,让学生准备两张边长15厘米的正方形纸.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注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学生指出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后,求长方形的周长是求哪几条边的和,有没有不同的解法?对想出不同解法的学生应给予鼓励.
七上数学角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几何图形拼搭组合的变化,发展空间方位知觉能力。
2.尝试将三角形装入盒子,在移动、翻转、拼接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体验几何图形变化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三角形人手12个,三角形底座、正方形底座、长方形底座各六个。
活动过程:
一、播放课件:指认几何图形出示三角形"我是快乐的三角形,我最喜欢和我的朋友一起玩游戏了。看看我的哪些图形朋友来了。"指认几何图形,并说出它们的名称。请幼儿指认旋转后的几何图形。
二、拼搭几何图形,感受三角形拼搭组合的变化。
1.玩游戏:三角形碰碰乐。
播放三角形声音,请问你们听到了什么?
2.怎样才算2个三角形碰在一起了?(幼儿回答 老师在电子白板上演示,然后播放操作视频)3.归纳小结。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要完全重合在一起,两个三角形才快乐。
三、引导幼儿进行拼搭活动。
1.介绍操作规则。
第一,听清楚是"几个三角形碰碰乐"。第二,一个三角形的一条边和另一条边要全部"碰"在一起。
2.教师播放课件录音 "碰碰乐、碰碰乐,2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观察幼儿拼搭情况。
3.提问:2个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图形呢?
4.归纳小结。
5.教师再次播放课件录音 "碰碰乐、碰碰乐,4个三角形碰碰乐。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乐。"请用4个三角形拼出一个大的长方形。
6.4个三角形"碰出"了一个长方形,现在请你任意移动一个三角形,把它变成另一个图形。看看你能变出几个图形呢?
四、送三角形回家。
1.出示几何图形底座: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
"你的12个三角形要回家了,这里只有一个底座才是这12个三角形的家,要把12个三角形不多不少、正正好好送回去,拿一个底座是它们的家?
2.提问:你觉得12个三角形的家是哪一个底座?见你的名字贴贴到相应的图形中。然后请你来说说你的理由。
3.请幼儿选择自己认为的底座去操作。
4.提问:你们刚才送了之后,哪个底座才是正正好好12个三角形的家呢?请你说说理由。
5.归纳小结:三角形底座太小,有几个没有放进去,正方形底座又太大,要再多几个小三角形才行;长方形底座不大不小刚刚好。
6.刚才选择三角形和正方形底座的幼儿重新找一个长方形底座再次将12个三角形都送回家。
七上数学角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特征给物体多次分类并统计、记录。
2.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分类的方法和结果。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两种不同大小、颜色、形状的树叶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类记录卡。
2.音乐《找朋友》。
3.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讨论确定分类标准。
幼儿操作模切卡片,将树叶抠下,仔细观察,讨论这些树叶的大小、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如果把这些树叶分成两组,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2.清幼儿给树叶分类,并记录分类结果。
3.汇报交流,分享成果。
(1)请2~3名幼儿给大家讲讲是怎么分类的,分的结果如何。鼓励幼儿大胆连贯讲述,并进行集体验证。
(2)引导幼儿知道同样的树叶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4.请幼儿阅读幼儿学习资源3第20页,分类并记录,相互交流分类的方法及结果。
5.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1)玩法:幼儿站成一圈,请出6位幼儿站到圈里找朋友。《找朋友》音乐开始,幼儿随音乐节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儿边拍手边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征的幼儿手拉手成为好朋友,音乐结束时请幼儿说一说找到的好朋友是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2)游戏可进行3次,教师提醒幼儿按衣着、性别、头发等特征来找好朋友。
活动延伸
1.关注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如家庭中橱柜的物品、超市中各种物品的摆放等
2.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分类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动反思
设计本课时,我以主题内一个故事的内容激趣引入,幼儿兴致很高,在探讨分类的方法时,幼儿纷纷发言,在指名板演时欲欲跃试。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能通过协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征把树叶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结束时,设计送树叶回家这个游戏,既进一步强化了分类,又使幼儿认识“叶落归根”的自然规律了,增长知识。整堂课,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学习,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学会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乐趣。本课存在的不足是,对幼儿自主探索的重视不够,如果一开始直接去捡树叶回来就让他们试一试分类,效果是否会更好呢?
小百科:树叶是树进行光合作用的部位。叶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大小、颜色和质感。叶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