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教案的写作,相信作为教师的你一定十分熟悉吧,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你打算怎么制定教案呢,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女娲造人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女娲造人教案篇1
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
谈话:大家都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女娲创造人类》这个神话故事为我们讲述了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用她的聪明智慧,不辞劳苦地用黄泥创造人类的美丽故事。
二、 初读课文
1. 轻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 再读课文,标出段落的顺序号,并思考:
(1) 文中哪几段是讲女娲造人的事情的?
(2) 女娲是怎样造人的?
3. 提出文中不懂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 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义,并组词语。
2. 理解文中新词,用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四、再读课文,了解文章脉络
女娲来到人世间,见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唯独没有人类,产生了一个怎样的愿望?她是怎样一步步完成她的美好愿望的?
1. 用“——”勾出女娲造人的语句。
2. 分段学习,重点理解女娲造人的经过。
3. 在文中哪几段是写女娲造人的?她是怎样造人的?她的神通广大表现在哪些地方?
4.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女娲的善良和工作的艰辛?
(1)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2)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五、朗读课文第二段,指导学生复述女娲造人的经过
六、全文,拓展训练
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全班交流。
女娲造人教案篇2
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体会想像和夸张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学会使用夸张和想像。
3.感受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开天辟地女娲()掺水()塑造()莽莽榛榛()()澄澈()()
2、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是根据古代神话改写的,其体裁是,它详细叙述了的具体过程,着力刻画了女娲的母亲形象。
(2)神话是远古时代人民表现对自然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以远古人民贫乏的生活为基础,借助和把自然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带有浓厚的色彩。
二、理解探究:
本文处处洋溢着因人类诞生而产生的喜悦感,请对下面的句子加以分析体会。
(1)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妈妈!”……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2)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
三、合作释疑:
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写法的?
四、课内精读:
①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②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a.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③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呢?
④走啊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⑤想着,b.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⑥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⑦“妈妈!”
⑧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⑨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⑩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做“人”。
1.解释文中画横线的词语。
神通广大:
兴高采烈:
2.文中画曲线处运用的描写方法是:a.,b.______________。
3.女娲为什么就想到了造人?
4.她是如何造人的?
5.女娲捏的人有什么特征?
6.科技发展的今天,你是怎样看待这个故事的,与同学们讨论讨论。
五、拓展延伸:大鱼和小鱼
小鱼问大鱼道:“妈妈,我的朋友告诉我,钓饵上的东西是最美的,可就是一点儿危险。要怎样才能尝到这种美味而又保证安全?”
“我的孩子,”大鱼说,“这两者是不能并存的,最安全的办法就是绝对不去吃它。”
“可它们说,那是最便宜的,因为它不付任何代价。”小鱼说。
“这可完全错了,”大鱼说,“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你知道吗,它的里面裹着一只钓钩?”
“要判断里面有没有钓钩,必须掌握什么样的原则呢?”小鱼又问。
“那原则其实你都说了。”大鱼说,“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8分)
1、这是一篇寓言,它构思的突出特点是通过展开情节内容的。
2、结合生活实际,文中的“钓钩”可理解为。
3、大鱼说话很注意限制性词语的运用,请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找出两个这样的词。
4、如果你是“小鱼”,你觉得“妈妈”讲的使你最受教益的一句话是
?
答案
理解探究:(1)从女娲的心理、神态两方面写其喜悦。(2)通过景物描写衬托母亲的辛苦。
合作释疑:女娲造人的情节是想象的,由于当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准确的解释,只好借助想象来解决问题。这种想象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强烈的探求欲望。
课内精读1.神通广大:形容本领极大。兴高采烈:形容人的兴致高,情绪饱满。2.a.心理b.动作3.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些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4.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5.能说会走。6.略
拓展延伸:1、对话描写或语言描写2、致命的陷阱或骗局3、最安全的绝对
4、“一种东西,味道最美,又最便宜似乎不用付出任何代价,钓钩很可能就藏在里面。”或者“最便宜的很可能恰好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希图别人付的代价是整个的生命。”
女娲造人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①通过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并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设计。
②感受文中所表现的喜悦之情。
③初步了解神话故事的特点。
二、教学重点。
①大胆而新奇的想像。
②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三、课前准备。
1、学生:熟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教师: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人,是从哪里来的?对这个有趣的话题,今天我们再看看远古时代的人们是如何理解的。
2、复述故事情节,理解本文联想与想像手法的运用。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熟悉情节。
(2)投影出示《风俗通》里的两则短文,然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学生边听边在课文中划出投影中的短文所没有的内容。待复述完后,讨论整理归纳,看看课文中丰富了哪几个情节。
这个环节一要靠学生课前预习,熟悉课文内容。二是锻炼学生上课专注地听别人说,学习筛选信息,并锻炼归纳、概括能力。实施前要做好指导,学生讨论的结果可能不太理想,教师可提示补充。如果复述的学生对课文情节有遗漏,也可提醒学生补充。
(3)讨论:
①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是真的吗?你怎样理解这种写法?
②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
女娲造人的情节显然是想像的,要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明白,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人的诞生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自身起源,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试想,没有了这种想像,还有神话故事的存在吗?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而第2个讨论题,是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想像力,合理即可。可以先四人小组讨论,选出想像奇特、合理的在全班交流。
(4)探究品味,感受课文中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①讨论:说说你对女娲的认识。
②跳读课文,划出文中表现对人类诞生的喜悦心情的句子,讨论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对女娲这个形象的认识,应该是这节课探究的一个要点。讨论时要提醒学生紧扣课文语句分析认识。教师最后明确:
女娲是本篇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但是她也有人的孤独感,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女娲造人》教案设计》。她走在莽莽榛榛的原野上,感到“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她也有人的喜怒之情,她会笑,她会假装生气,她甚至会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一样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就是她的这种创造力,世上诞生了人类。她得到了做母亲的天伦之乐,她忙忙碌碌,像母亲一般勤劳智慧。她哪里是神,她分明就是人,她有人的情感,人的心态,人的智慧,人的生活体验。从她身上,我们看到神话的情节是想像的,但又是真实的,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充溢在整篇文章中,这也是本课体现合理丰富想像力的地方。对课文中有关语句,教师可从两方面提示,一是女娲在造出人之后,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这生命是她一手创造出来的,她的笑,体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二是这种喜悦感,还体现在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如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许多小人的欢呼跳跃等。而学生对这种喜悦感的感受则可引导学生扣住“喜”来谈,如有了人类,大自然才有了生气,蓬勃起来;有了人类,女娲不再寂寞、孤独;有了人类,世间也就有了温馨,有了爱,更重要的是,有了创造……也可以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感受,如人类生命的可贵,人类生命与自然的关系,要珍爱生命等。
③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
讨论:在我们中国,有女娲造人的美丽神话;在西方,也有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教材综合性学习“追寻人类起源”中的参考资料:上帝造人的宗教神话《伊甸园里》)。这两篇神话都是想像的,你更喜欢哪一篇?说说理由。
讨论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角度,从文章情节的想像、文章结构、语言、思想感情等诸方面去分析。教师不要限制在只应该喜欢哪一篇上,但是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白,世界各民族都有一些具有本民族特色的古代神话、传说,表现远古时代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探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等。这都属于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也可以从阅读这类文章中得到新的感悟。
教师总结: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力与探求精神,也使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布置作业:
①摘抄课文中优美的词语。
②阅读综合性学习中,关于人类起源的资料。
女娲造人教案篇4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生(有兴趣地齐答):喜欢。
师:有谁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生1:传说古时候天和地连在一起,盘古一觉醒来,觉得太闷,便用力地把天托起来,把地使劲地蹬下去,天地便分开了。盘古站了很久,他死后,身体便变成了天地间的各种事物。
生2:我想补充一点儿:盘古是用斧子将天和地劈开的,然后才是托起天,蹬下地。
生3:我再补充:盘古死后,他出的气变成了白云,他的额头、鼻尖变成了高山,一只眼睛变成了太阳,另一只眼睛变成了月亮,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海。
师:同学们真聪明!课外知识也挺丰富。你们谁知道刚才讲的这个故事是属于什么体裁呢?
生4:神话。
师:确实不错,这是一篇神话。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不能正确地解释而凭借想象创造出来的。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造人》(板书)。《女娲造人》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开天辟地》之后。
师: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5:女娲为什么要造人呢?
生6:女娲怎样造人的?
生7:女娲用什么造人?
生8:女娲造人有何用?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下面我们就自读一遍课文,看谁能够又快又好地答出这几道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9:女娲因为孤独寂寞,为了在天地之间增加一点活力,所以决定造人。
生10:女娲因为临池照影,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才决定造一个和自己一样的生物,这就是人。
师:“临池照影”这个词语概括得真准确!这两个同学答案综合起来,就回答了女娲为什造人的问题,也即是造人的原因。(板书:原因)谁还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1:女娲是用黄泥造人的。
师:这就解答了用什么造人的问题。你现在知道中国人为什么是黄色人种了吧?
生(笑,齐答):黄泥巴造的。
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罢了。因为这不是科学的解释,而是古代先民的——
生(齐答):想象。
师:女娲怎样造人的还没有回答,谁来解释?
生12:把黄泥揉成团造人。
生13:先是揉团黄泥造人,后来是用枯藤在池塘里一搅,拉出来,溅出的泥点便成了人。
师:女娲用两种方法造人。(板书:方法:1、揉团黄泥;2、枯藤溅泥)而且第二种方法比第一种方法更省力、效率更高。看来,女娲还是挺——
生(部分答):聪明。
师:刚才我们回答了大家看到课题后提出来的问题,从同学们的提问和回答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大家聪明、认真。
现在,请大家有感情地自读课文,然后我们请你朗读最喜欢的部分。(生有感情地自由地读)
师:谁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生14:(读女娲造人的部分)
师:读得很有感情。你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生14:这些内容可以表现女娲的勤劳、智慧。
师:你读书很认真,会自己动脑筋思考。还有谁喜欢这一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15:我也很喜欢这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不但表现了女娲的勤劳、聪明,还写出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心情。
师:哪些句子表现了女娲的心情?
生15:“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师:这表现了女娲造人过程中的喜悦之情。
生16:这一部分也表现了“人”诞生后的喜悦。
师:哦,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呢?
生16:“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
师:你读书真认真!还有谁喜欢其它部分?
生17:我还喜欢文章最后一段,这一段讲女娲想出了一个办法,“让男人和女人配合起来,叫他们自己去创造后代。”“这样,人类就世世代代绵延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师:能通过的自己的阅读加以概括,好!
生18:我喜欢文章的开头,因为它写了女娲因为孤独寂寞而决定创造人。
师:女娲是神,却也会孤独和寂寞,在这一点上,她也像——
生(齐):人。
师:大家认为女娲是一个怎样的神呢?
生19:工作勤奋、聪明、有智慧。
生20:考虑周全。
生21:具有人的情感。
生22:神通广大。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女娲是一个神通广大的神,更像是一个勤奋、聪明、具有情感的人。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神话的形式来叙述女娲造人的原因、方法,并加进女娲的情感、人的喜悦。这是作者的想象(师板书想象)。我们能不能以自己的想象来改编“女娲造人”的故事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如何改编这个故事。可就造人的原因、方法、情感等某一个方面来改编。(生有兴趣的讨论)
师:请同学叙述自己改编的故事。
生23: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看到大地上弱小的动物常受到强大动物的欺凌,所以决定来造一种生物来管理大地上的一切。于是就创造了人。
师:多新奇的想法啊!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
生24: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因为具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师插言:神力),她手一挥,池塘里的泥便像雨点一样落在大地上,泥点一落地,她吹一口气,便变成了人。
师(笑):你的想象真大胆,但也很合理。
生25:我改编的也是女娲造人的方法:女娲造出了第一批人后,教给这些人造人的方法,让他们帮着造。这样一批又一批的人被造出,一批又一批的人帮着她造。这样就会很快地将人类布满大地。(生笑)
师:这种方法也挺不错。
生26:我改编的是女娲造人的原因:女娲因为看到天上的神仙你争我斗,感到厌倦,便来到凡间,想在大地上也布满像神一样的生物,但让他们团结、友爱、善良,这便创造了人。(生齐鼓掌)
师(竖起大拇指):所以我们应该团结互助,不然就辜负了女娲的一片心意。(生齐笑)。
师:我看到还有不少同学想说,但发言的机会太少了!这样吧,我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就叫《女娲造人新编》,看谁的想象新奇、合理,大家说好不好?
生(齐):好。
生自由作文,直到下课。
总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是为了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轻松。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力求让学生既学得好,又学得愉快。因此一开课,便以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兴趣,并由故事自然地过渡到对神话的了解,过渡到课文中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读感悟、提问,合作探究。这一课的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教师在引导学生品味课文想象的丰富与优美之后,让学生进行再造想象,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及想象能力。
女娲造人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神话的特点,体会想像在神话创作中的作用。
2、使学生理解女娲身上所寄托的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3、让学生体验人类诞生后的欢欣与愉快,感受创造的快乐,思索自身来源,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理解神话丰富奇特的想像,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课型及教学思路】
课内自读课文。
文章浅显易懂,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体会文中洋溢的人类诞生的喜悦感,并进行想像力的训练。通过适当的拓展,让学生了解人类起源的科学解释。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在一天天悄悄地长大,你们的心灵也一天天丰富和成熟。仰望苍穹,俯瞰大地,你们也许会提出许许多多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东升西坠,月亮为何有阴晴圆缺,小草为什么一岁一枯荣那么你们可曾想过我们人是从哪儿来的?这个朴素的问题从远古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探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而迷人的神话,走进前人奇特瑰丽的想象世界。
二、了解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像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三、合作探究
1、比较阅读:
思考:课文丰富了哪些内容?
明确:
⑴ 造人的具体过程;
⑵ 人造出来后欢欣喜悦场面;
⑶ 女娲像人一样具有心理活动和喜怒哀乐等情绪;
⑷ 作者的评述;
教师评价:可见作者高超的想像力。
2、找一找、谈一谈:
找出文中表现人类诞生喜悦感的句子,谈一谈你的感受。
教师提示:体现了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又表现了人类创造成功的喜悦感。人的产生给大自然带来无限生机,人类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爱,产生了人间的温暖。
人的出现使死寂的天地获得了生机,更充满了人间的温情爱意与天伦之乐,只有人才使这个世界充满温馨,充满爱。
3、神话精彩情节欣赏──听录音: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这篇神话描写的重点内容,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悄悄进入生命初创的原始世界,听听大神女娲的心声,想像她造人的辛劳与执着,听听人来到世间的第一声欢呼,感受我们人类诞生后的欢欣愉快。
4、女娲形象分析:
学生分组讨论,合作探究。
明确:女娲是神,更是人。神性与人性在女娲身上得到了高度的统一。
⑴ 女娲的慈爱辛劳与不懈努力不正是一位勤劳、智慧、伟大的母亲形象吗?她充满生命活力与母性,有着母亲的喜与忧,从女娲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母亲的优秀品质,这种崇高的母爱不正是我们人类生生不息的源泉吗?
⑵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贵的创造与探求精神,女娲不正是一个创造者吗?这种创造精神正是我们今天所迫切需要的。
⑶ 女娲的勤劳、智慧、坚持不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体现?
5、想像力的训练:
从对女娲形象的分析,我们进一步感受到作者高超的想像力。可见,想像和幻想是神话创作的灵魂。
借助想像和幻想,对女娲造人的情景做另一番合理的推测。
贴近生活,合情合理,不能胡思乱想。
自编神话《女娲造人》,与袁珂及古人比一比。
分小组讨论,各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交流。
6、有关人类的起源,你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学生谈一谈。
7、你能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一下人类的起源吗?
学生议一议。
教师展示:
传统的古猿进化说
海猿说
海陆双祖先复合说
外星人说
尘埃说
四、作业
1、参考老师提供资料,思考人类起源,写一则小短文。
2、继续完成自编神话《女娲造人》。
五、感悟小结
同学们,无论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美丽的神话,还是人类关于人类起源的科学争鸣,都是一串串不同时代的人们探寻生命问题的足迹,它让我们体验到了生而为人的自豪,使我们感受到生命是如此独特而美好。也许我们的生命本身就是个奇迹,让我们珍爱生命,努力拼搏,这样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生命,让我们美丽的生命绽放出应有的光彩!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