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动笔制定教案之前,我们要认真回顾过往的教学情况,我们的课堂想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要认真准备好相关的教案材料,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简单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包括结绳计事等远古计数方法、算筹的简单知识、传统计算工具——算盘,及其计算方法、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器、和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史。展示人类伟大的创造过程和聪明才智,体会到人们为了方便在计算工具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受到爱科学、学科学的教育。
2.使学生知道计算器上的各个功能键的作用,会使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计算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利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正确使用存储运算键。
?教学策略】
1.计算工具的介绍可以结合第25页的阅读材料进行,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2.算盘的介绍具有丰富的文化传统教育因素,学生可事先查阅资料,介绍算盘的发展过程和曾经广泛使用、对亚洲国家的影响等辉煌历史。
3.介绍电子计算器时,重点在向学生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时,可利用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在弄清如何计算,和存储键如何使用等重难点时可运用电脑课件进行实际的演示。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计算工具。(板书课题:计算工具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计算工具
你都知道哪些计算的工具?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介绍?
生可能会答:计算器、算盘……
设计意图:学生课前通过预习,查找资料。课一开始即让学生展示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的情况有重点的请学生介绍如绳结、算筹等使用的方法,从而进一步使学生体会计算工具发展的过程。
1.远古计数:
师:看来同学们的知识都非常丰富,但有关计算工具的知识还远不止这些,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远古时代,人类在捕鱼、狩猎和采集果实的劳动中,产生了计数的需要。人们就用什么来计数?(板书:远古计数)
生回忆:手指、石子、结绳或在木棒上刻痕来计数。
2.算筹:
师:这种方法只能计数,而不能清楚的表示出计数级是什么事情,人们开始想一些新的办法来计数。这就出现了这样一种计数方法——算筹。(出示课件)
(板书:算筹)
师:介绍算筹:我国古代人用算筹计算。算筹是用271根木棍或竹子制成。在多媒体白板上展示。算筹是如何用来计数的。有数位,哪一位表示几就用小棍来表示。一个竖棍就是1,二个就是2,五个就用一个横棍来表示……空格表示零。
3.算盘:
师: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计算工具。七八百年前,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出示实物。
展示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下面每颗珠子表示1。一档共表示多少?表示15。因为我国古代是15进制。现在是满十进一。所以算盘后来游船到日本、朝鲜等国。进行了改进。就是老师手里的这个算盘。上面是1颗珠子。一档表示多少?一档表示10。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他计算数目较大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
4.计算器:
师:我们现在最常用的计算工具是哪一个?
生:计算器。
师:你在哪里见过计算器?
生可能回答:菜市场、早市计算菜的价钱。超市计算物品的价钱。……(学生介绍)
师:拿出你手中的计算器,同学们可以互相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器各部相同?因为根据各种不同的需要,所以有科学专用的计算器,有最简洁的计算器……但他们的功能都大致相同。
设计意图:展示学生手中的计算器,让学生对计算器的大小、模样、作用有初步的了解,为下一步具体学习计算器的使用打下基础。并引起探索的兴趣。
5.电子计算机:
师:接下来科技又向前推进,人们又发明了什么?
生:电脑。微机。
师:电子计算机。(出示课件)
生看课件: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
师: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计算工具会更加先进。就等着在座的各位,你们这一代人去实现。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计算工具发展的演变史,认识算筹、各种算盘,了解算盘计数,让学生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使学生更深层次地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课件的展示快捷,而且本身它就是电子计算机,展示现代科技的发达。并引导学生,科技不会停滞,未来更先进的计算工具就等着你去发现,发明。
三、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使用计算器。拿出你们的计算器。你认识哪些功能键?他们都是干什么的?自己按按试试,琢磨琢磨。
生摸索,尝试各个键子的作用,发现了就说出来。
师根据学生的发现,引导全体学生学习。跟着老师的指示尝试。
师:还有date表示日期,老师刚才听见有的计算器有声音,你知道如何去掉音乐和声音吗?自己琢磨琢磨。
师:电脑展示各个功能键的名称。边出示,边讲解。
师:现在我们就来用你手中的计算器进行计算。尝试一道加法:4468+1792=
生进行操作。然后说出结果,并说明输入过程。先输入4468,再输入加号,输入1792,再输入等号。
结果就出现了。(师可用电脑课件实际演示计算过程。)
师:尝试减法、乘法、除法和小数计算。32010-8925= 126×39= 312÷8=
6.34-4.7=
生进行操作,输入数据,并说出计算结果。
师:计算综合算式。复习运算顺序。当计算6396÷(520-438)时,怎么办?
生讨论方法。可以用纸记录下来,再接着算。可以……
师:我们来学习存储运算键的使用。m+表示存储数据,m-表示删除数据,mr表示提取数据。我们来尝试一下。输入520-438,算出结果,输入m+进行存储,然后输入6396÷,再输入mr进行提取,输入等号。
师:重新演示一遍,以巩固。出示一道题目,让学生运用这种方法计算,并找一名同学到电脑上来演示。边演示边讲解过程。
设计意图:认识计算器,我选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自主了解计算器各个功能键的作用,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能运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探究计算规律,尤其是存储功能键的使用更是有趣又有难度。既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也可以端正学生对待计算器的正确态度,懂得合理地利用它。
四、练习应用: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使用计算器,那我们就借助计算器来做一个游戏好不好?
1.闯关游戏:
(游戏规则:1、以小组为单位,共闯两关,两关都过即为获胜。2、每关开始以老师口令为准。)
2.寻找方法速算:
25×4×8= 13897×16×0= 99+199= 155555÷5=
五、拓展延伸: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计算工具,你还想了解哪些有关的知识?课下同学们可以到网页中继续去了解计算器的相关知识。
?板书设计】
计算工具的认识
1.远古计数
2.筹算
3.算盘
4.计算器:m+存储 m-删除 mr提取
5.计算机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2
教学内容:
小数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通过观察,从分数的意义上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二)会计算分母不超过10、结果不需要约分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三)初步知道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同时,这个分数就是1,从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理解分数加法的运算原理、会计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二)难点:从理解分数意义入手,理解分数加减法的原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 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的故事吗?谁来说给我们听听?
生:…。
师:猪八戒为这事可后悔了。一天它又找到了一个西瓜。这次它变聪明了,请看,(展示)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几块?
生:……
师: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8份。(课件演示)
师:从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分数?
生:……
师:这些分数里有几个1/8呢?
生……(师依次出示几个分数卡片)
二。教学例1、2、3
1.分西瓜
师:大家猜猜猪八戒是怎样分西瓜的?
生:……
师(出示猪的分法)看看,多贪心的猪八戒啊。师父吃西瓜的1/8,大师哥吃西瓜的1/8,沙师弟吃西瓜的1/8,自己却吃了西瓜的4/8了。
2.发现问题
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师:请小组长拿出纸和笔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
3.解决问题
师:告诉大家你们提出的问题。(师根据学生的说明贴出相应的图片)
师:谁能列出算式?
4.计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分数的简单计算)
a. 加法
师:猜猜1/8加1/8等于多少?
生:……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b. 减法
师:4/8减1/8又等于多少呢?
生:
师小结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c.1减一个分数
师:黎老师提个问题,猪八戒吃了一块西瓜后,还剩下多少?
生:.……
师:想想怎样计算?
生:……
师小结:1减去几分之几,先把1写成与它分母相同的分数,再用两个分数相减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计算:(并说明你是怎样想的)
3.判断:(在正确的算式后面画√,错的画×)
3/88=1/8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了分数,原来这个朋友也可以像我们以前所学的整数、自然数一样进行加减,注意只有分母相同的时候才可以直接相加减。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4、5、6、7题。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各种计算工具,对算盘和计算器有一定的了解。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认识算盘、计算器,计算器的使用。
教学关键:能够自学了解算盘与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算盘、计算器。
教学过程:
课前参与: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准备一下,把你所认识的计算工具用最清楚的方式介绍给大家。
一、计算工具的历史
(一)课前参与反馈(学生介绍计算工具)
前面我们了解了数是怎样产生的,随着数的产生,就会出现数的计算,为了计算方便,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有关资料的查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计算工具?
学生发言。
(二)老师根据学生介绍的情况补充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
计算工具的源头可以上溯至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古代中国人发明的算筹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工具。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更为方便的算盘,并一直沿用至今。许多人认为算盘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而珠算口诀则是最早的体系化的算法。
计算尺的出现,开创了模拟计算的先河。从冈特开始,人们发明了多种类型的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被袖珍计算器取代。
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批杰出的科学家相继进行了机械式计算机的研制,其中的代表人物有帕斯卡、莱布尼茨和巴贝奇。这一时期的计算机虽然构造和性能还非常简单,但是其中体现的许多原理和思想已经开始接近现代计算机。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黑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中国人发明算盘
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在求解一些更复杂的数学问题时,算筹显得越来越不方便了。于是在大约六、七百年前,中国人发明了算盘,它结合了十进制计数法和一整套计算口诀并一直沿用至今,被许多人看作是最早的数字计算机。
一般的算盘大都是木制的,算珠也是木制的。后来发展到用铜等金属制作算盘。高档的算盘用玉制作。算珠除了圆柱形的算珠,也有截面为菱形的算珠。最大的算盘有几米长,最小的只有几厘米。
算盘可以进行加减乘除各种运算。时至今日,用算盘计算加减法的速度毫不逊色于计算器。
算盘上粒粒算珠的上下左右移动,可以使计算者直观的看到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算珠互相碰撞及算珠与横档的碰撞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形成一首美妙的“计算进行曲”。计算者从声音中体会到计算的愉快。这些愉快的感觉反映到俗语中,“三下五去二”、“管它三七二十一”,“劈里拍拉的算账”。
利用算盘进行计算时,不仅要用手指不断的拨动算珠,还要用眼睛看数,同时要不停的动脑筋。这是非常典型的手脑并用,对提高智力,开发右脑是一种好方法。有学者指出,学珠算练手指是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
由于用算盘计算有这么多的优点,所以这个在中国已使用了二千多年的计算工具,现在在世界各地仍得到广泛应用。在受中国文化影响比较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珠算技术的传授及普及教育一直受到重视。日本的小学生把读书、写字、打算盘列为三大基本功,日本的珠算教育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日本全国的算盘学校高达35,000所。韩国的珠算教育近年来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即使远在南美洲的巴西,也成立了珠算联盟,每年进行4次珠算考核和二次珠算大赛。北美洲的墨西哥有全国珠算支部,美国有珠算教育中心,有1,000多所学校接受珠算教育,算盘正成为美国的一种数学教学工具。
计算机
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不断更新。目前,速度快的计算机1秒钟能计算几十万亿次。计算机的大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大约有一间房间那么大,现在有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还有掌上电脑。
计算机发展史:
■1946年发生了人类历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人类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以使用电子管为特点的第一代电子计算机在20世纪40年末和50年代初获得重大发展。
■第二代电计算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间问世以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并增加浮点运算。
■1964年ibm360系统问世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著名代表。
■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
■第五代电子计算机被称为智能计算机。
■模仿人类大脑功能的神经计算机已经开发成功它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进入第六代。
二、算盘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1.算盘。
刚才同学们介绍了许多的计算工具,其中算盘是我们中国所特有的,现在在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
(1)算盘各部分名称
算盘的长方形的框内装有一根横梁,梁上钻孔镶上小棍数根,称为档。每根上穿一串珠子,叫算盘子儿或算珠。
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五;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一。计算时按规定的方法拨动算盘子儿而得出计算结果。
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数。(规定从右往左数第三档为个位)
拨出一个数,说一说这表示多少?
(2)两种不同的算盘:
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书23页图):
观察有什么不同。
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原因是:原来是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3)算盘的两种功能:计算和计数
2.计算器。
(1)计算器的使用非常的广泛,你认识计算器吗?
出示一个计算器,你能说说每个键的功能吗?
显示屏、时间键、日期键、清除键、开关及清除屏键、存储运算键、括号键、数字键、运算符号键、等号键等。
(2)让学生看课本自学,边看自己的计算器边看书,然后小组交流。
(3)计算器的使用与算盘相比有什么优势?
(4)全班看计算器,师生对口令。
三、总结
计算器的使用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方便,通过使用计算器,你觉得计算器如果具备哪些功能就更好了?不妨我们去找一找是否有具备这种功能的计算器,该如何使用,更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明出更好的计算工具。
四、作业:
1.继续查找有关计算工具的资料。(有兴趣的同学,如果能根据计算工具的发展史将其罗列就更好了。)
2.了解计算器的其他功能。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中使学生明白时间的宝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解决同一天中,时和分、分和秒形式的两个时刻与时间(段)的计算问题。(加法计算)
教学难点:
学生对于题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出示
小丁丁和同学约好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小丁丁早晨7时48分出门,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1)在这段文字叙述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上午9时15分在动物园门口集合;
早晨7时48分出门;
路上用了1小时23分。
(2)9时15分、7时48分、1小时23分各表示什么,有什么不同?
9时15分、7时48分表示时刻,是指某一事件发生的时候。
1小时23分表示时间,是指某一事件经过了多久。
(3)出示问题“小丁丁几时几分到达动物园门口”这是求时间还是求时刻?
是求时刻
(4)今天我们就要来讨论关于时间的计算的问题。(出示课题)
[对于学生经常会混淆的“时间”“时刻”这2个数学用语进行简单的辨析。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能明确地知道是要求什么?]
二、中心阶段
1.请学生试着计算。
2.汇报
(1)画图
(2)竖式算
注意:这步计算,“分”的计算满60要向“时”进1,因为分与时之间的进率是60。
答:小丁丁9时11分到达动物园门口。
3.比较2种方法得出2种方法都很好,都很直观、很简洁。
4.小结
我们可以利用时间线段图和竖式来解决某一时刻经过多少时间会到哪一个时刻的计算问题。
三、练习阶段
7时50分+45分=()时()分
8时26分+2小时37分=()时()分
15分18秒+3分52秒=()分()秒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5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奥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 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清除)
3、自己试试看
26×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 589×76= 3208-2965= 625÷25= 6848-579+386=
再计算。
946×57×0= 100÷5= 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1= 9999×2= 9999×3= 9999×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5= 9999×7= 9999×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基础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1111111×1111111=?
2、神奇的198。
321-123= 654-456= 987-789= 951-753= 357-159= 9856-9658= 8745-8547= 5412-5214=
(二)巩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b&b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建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合适、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体现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2、经历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体验探究发现,比较、分析的学习方法。
3、体验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习的兴趣。并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
教学重点:运用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每名学生自带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黑板上写出“12345679”让学生读,读后你发现了什么?
2、介绍缺8数“12345679 ”,这个数非常神奇,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它。你们想不想来探究它?
3、先告诉老师在squo;1——9squo;这九个数字中你最喜欢哪个数,老师将用算式算出一串你喜欢的数送给你,高兴吗?
12345679 ( )
4、揭示课题
很神奇吧,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去探索,你会发现数学中还有许多这样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板书课题)
5、提出学习目标
(1)、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会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商。
二、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1÷11 2÷11 3÷11 4÷11 5÷11
(1)学生独立操作。(用计数器计算)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充分让学生讨论,然后在全班交流)
1÷11=0.0909…
2÷11=0.1818…
3÷11=0.2727…
4÷11=0.3636…
5÷11=0.4545…
(3)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汇报结果,充分让学生说: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来写的商?
⑷再用计算器验证。
5、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数字宝塔
p29“做一做”补充:333333.3 666666.7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4题,试着写出后2题的积。(补充题学生的计数器数位不够,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正确结果)
2、寻找奥秘
p31第7题
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前3题,直接写出后3题的得数。
3、考考你的眼力!
p31第8题
学生不计算,运用规律直接填出得数。
4、实践作业
自学课本p31——什么是“数字黑洞”?并进行验证!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计算梯形面积的必要性。
2在自主探索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
3能运用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帮助学生形成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准备:
梯形纸片、多媒体课件、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回顾平行四边形、三角新的面积公式,想一想:三角型面积的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二探究新知
实际操作,自主探究。
电脑演示地24页的情境图,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把体型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呢?
1独立操作,自主探索。
学生用事先准备的学具自己进行剪拼,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特有的思考问题的习惯。
2小组讨论。
四人小组继续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前面学过的图形,进而求出梯形的面积。
3交流汇报,发现规律。
(1)引导观察,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的梯形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2)联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析理解:为什么梯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都要除以2?
(3)经观察分析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并用字母公式来表示。
三看书质疑,交流感想
阅读第24页内容,回顾自己探索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并与同伴谈谈自己的想法。
完成课前提出的问题
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完成25页习题
五全课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你在学习方法上又有了那些提高
小学数学计算类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母不超过10)分数加减法。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加减。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学,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在动手操作及说理训练中,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到计算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主体作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发展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只有分母相同时才能相加减。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西瓜图片,方格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答下面各题。
(1)4/9里面有( )个1/9。
(2)5/6是5个( )/6。
(3)7/8里面有7个( )/( )。
(4)2个1/9是( )。
2.说说分数的具体含义。 3/5 2/9 4/4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题
展示情境图内容
师: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哥哥吃了2块,妹妹吃1块。
你能提出什ô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课题:分数的简单计算——板书课题。
三、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分吃西瓜的情境。(挂图)
1、学习例1:(1)师:从图中了解哪些信息?
(2)师:哥哥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2/8)
师:妹妹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板书1/8)
(3)师:看到黑板上的2/8、1/8,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1:哥哥吃得比妹妹多些;
生2: 2/8比1/8大;
生3: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
生4:他俩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生5:哥哥比妹妹多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4)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好棒呀!你们会解决吗?
列式: 2/8+1/8和2/88=的结果是多少?
根据学生提出的加法问题开展探究。
学生操作交流,形象感知,获得正确印象。老师巡视。
师:这个同学不知道答案到底是3/8还是3/16?怎ô办呢?
(5)交流反馈。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①.哥哥吃掉2份,就是它的2/8,妹妹吃掉1份,就是1/8,合起来是3份,所以是3/8。
②.2块是2/8, 1块是1/8,一共是3块,所以是2/8+1/8=3/8。
(6)老师总结算理,先让学生自己来说,然后老师引导,是表达清楚、完整。“2个1/8加1个1/8是3个1/8就是3/8”。(板书3/8)
(7)巩固 3/5+1/5= 4/9+3/9= 2/5+3/5=
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同分母分数加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8)讨论2/88的结果
①.2块是2/8, 1块是1/8,2块比1块多1块,所以是2/88=1/8
②.“2个1/8减1个1/8是1个1/8就是1/8”。(板书1/8)
③.4/7- 3/7= 8/9- 6/9= 6/66=
师:观察式子中的分子分母,你又发现了什ô?谁能仿照加法说说同分母分数减法是怎样计算的?
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减)
2、自主学习例2。
完成课本第99页的填空。
3、引导归纳分数加减法特征。
(1)分母相同。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进行加减运算。
(2)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
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练习二十三第1题。
先让学生观察图意,再计算,订正时,说一说ÿ幅图的意思和计算过程,最后一个不做。
2、练习二十三第2题。
让学生把结果写在书上, “1—4/7”的不做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加减法,计算时大家要仔细认真,注意检查。
六、思考题:有几种填法?
()/5+()/5=4/5 ()/9-()/9=1/9
七、课后作业。
练习二十三第3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简单计算
2/8+1/8= 2/88=
分母相同时,分母不变,只是分子相加减。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