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订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学习风格,详细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任务,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音乐和游戏的情景中,感受到郊游的轻松愉快。
2、掌握x x xx x这一节奏,并用肢体动作创造性的展现。
3、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正确使用乐器节奏,感受a段音乐的欢快和b段音乐的优美。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节奏展示板、水果贴画、乐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郊游》教师带领幼儿进入活动室,并表现郊游的情境。
谈话活动:教师与幼儿谈论春天郊游引出歌曲《郊游》。
现在是什么季节啊?
今天给小朋友门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这首歌曲啊是和郊游有关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歌曲《郊游》让幼儿体验歌曲欢快情绪,感知歌曲节奏。
刚才有没有发现歌曲中有哪些部分不一样的?再来听一遍歌曲。
2、小朋友们发现歌曲一开始比较欢快中间部分比较优美最后一部分又变的欢快了对不对?小朋友们真聪明!
3、引导幼儿创编动作进行表演,跟着音乐加上动作来表演一下。
4、出示节奏展示板,认识节奏并让幼儿正确的打节奏。
1)(出示节奏展示板)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啊?
这是节奏象(认识小节线)这样的符号x我们读“哒”xx象这样两个挨着下面画横线的我们读“哒哒”要连起来读,象这样x—的我们要把“哒”拉长,下面来跟老师一起一边拍手一边练习一遍。
2)小朋友们有没有发现刚才我们打的前面两小节节奏是一样的然而后面的就不一样了为了区分开来我们就用红红的小苹果来表示,后面的就用黄黄的梨来表示,(重复的地方让幼儿粘贴)接下来的这几小节和前面的都不一样我们就用绿绿的小西瓜表示。
5、认识乐器并让幼儿讨论配器方案,为歌曲伴奏。
1)认识乐器,并教幼儿使用乐器。
2)刚才我们贴苹果的地方我们用双响筒伴奏,贴梨的地方用响板来伴奏,贴西瓜的地方用沙棰来伴奏。并分别用乐器来打节奏。
三、结束部分
游戏:《小小音乐会》
教师扮演指挥家,幼儿扮演小演奏家一起给歌曲伴奏。
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关注紫藤花丛中的黄胸木蜂,知道它的名字和它与紫藤花的关系。
2.能胆交流自己的看法,与同伴协商合作,对黄胸木蜂的基本信息进行简单梳理。
3.萌发探索黄胸木蜂和紫藤花关系的兴趣,体验搜集、分享、合作的快乐。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对紫藤花有长期的观察基础;搜集黄胸木蜂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2.物质准备:幼儿自行搜集到的资料,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交流查阅到的资料,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紫藤花丛中的蜂”的知识,是幼儿感受到搜集、分享的快乐。
1.提问:谁来介绍一下自己找到的紫藤花丛中的蜂的小知识?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
2.引导幼儿利用搜集的图片、图书等资料,采用自由谈话的形式,向家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小知识。
二、请幼儿自由分组,通过自由讨论交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将黄胸木蜂的知识梳理后整理到记录表上。
1.请小朋友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知识,整理到记录表上,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简单介绍。
提问:紫藤花丛中的蜂叫什么名字?他在花丛中做什么?如果没有他会怎么样?
2.小结:黑熊木蜂又名黄胸木蜂,俗称咕噜蜂。他可以助紫藤花传播花粉。
三、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将自己搜集的信息布置到信息台上,供家互相交流分享。
活动反思:
孩子们在日常随机观察中发现了紫藤花中的“蜂”,对此非常感兴趣。教师由此生成了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究发现并获得经验。
活动中请幼儿带着问题回家与家人一起搜集各种资料,既强化了课堂效果,又能让孩子有主人翁意识,在课堂上注意力更集中。
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从影子的整体或者局部轮廓大胆猜测故事中的客人,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2、喜欢听故事,积累阅读故事书的经验。
3、有兴趣尝试装扮活动,体验装扮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ppt;大故事书一本;蛋糕一个;盘子若干;刀一把。
活动过程:
一、 理解故事
观看课件第一(小猫):
1、宝宝,看看这是谁?跟它打个招呼!(鼓励幼儿大胆用普通话与小猫打招呼)
2、小猫今天特别高兴,知道为什么?(出示生日背景图)哪里看出小猫要过生日?
观看课件二:(停电)
1、哎呀,小猫家里突然变的黑黑的,这是怎么回事?(家里停电了!)
2、停电了,什么也看不见,怎么办?(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解决停电的办法。)
观看课件三:(小猫拿着电筒照)
1、看看小猫找到了什么?(手电筒)
观看课件四:(门铃;客人来了)
1、叮咚:有人来按门铃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这是谁啊?谁长着长长的耳朵?打开门看一看:猜对了吗?(小兔,你好!请进请进!)
2、叮咚:又有人来按门铃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看到了一个动物朋友的影子:谁来了?身上长了这么多尖尖的刺?(刺猬)打开门看一看:原来是刺猬来了。(刺猬你好,请进请进!)
3、叮咚:又有人来按门铃了,小猫拿着手电筒从门洞里照照,长长的尾巴是谁啊?(照到影子的全部)是谁呢?打开门看一看,是谁啊?(小猴,你好!请进请进!)
4、啊,电来了,灯亮了,我们来看看,小猫家来了几个客人?(引导幼儿从左到右数数,说出总数)大家和小猫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吃起了生日蛋糕!
二、 阅读故事
1、今天老师把这个故事做成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小猫的生日”,对,这是故事的名字,每本书都有名字,我们看故事的时候先看看故事的封面。
2、打开故事书,看看第一页上讲的.是什么?老师讲故事:今天是小猫的生日,小猫将家里布置得漂漂亮亮的。
3、翻到第二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师讲故事:突然,家里停电了!
4、再翻过来看看:小猫找来了手电筒。叮咚,小猫拿起手电筒从门洞里一照,咦,长长的耳朵是谁呀?打开门看看,哟,真的是小兔来了,小猫说:“小兔你好,请进,请进!”
5、书要一页一页的翻:叮咚,又有人来了,小猫拿起手电筒从门洞里一照,
咦,长了这么多尖尖的刺是谁啊?打开门看看,哟,真的是刺猬来了。“刺猬你好,请进请进!”
6、再轻轻地翻过来一页: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叮咚,又有人来敲门了,小猫拿起手电筒从门洞里一照,咦,长尾巴的是谁啊?再仔细照照,打开门一看,哟,真的是小猴来了。“小猴你好,请进请进。”
7、啊,电来了,灯亮了,大家和小猫一起唱起了生日歌,吃起了生日蛋糕。
三、 给小猫过生日
1、你们想去小猫家过生日吗?旁边有很多的动物朋友,看看你喜欢做谁,就把谁挂在胸前。小猫家到了,来按门铃。叮咚!小猫:你是谁啊?幼:我是***
2、好我们一起来给小猫过生日。(点蜡烛,唱生日歌)
3、小猫:我要请大家吃蛋糕。师:可是,蛋糕只有一个,我们这么多人怎么办?(切开来)
4、师将蛋糕切成四份:看看切了几块?够不够?(再分)
5、师再切蛋糕:分到每个小朋友手里,看看现在蛋糕够了吗?我们每人都分到了一块蛋糕,真开心。
6、我们一起擦擦手,吃蛋糕吧!
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认识学习用品,知道他们的用途。
2、尝试学习整理、摆放文具用品的方法,能有序地摆放物品。
3、逐步学习自己整理文具,增强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只书包、铅笔盒、书本等。
2、情境表演:《两个小朋友》(小学生自己收拾文具的情景,一个会自己收拾,一个不会收拾)
活动过程
1、认识学习用品,并知道它们的用途。
——逐一出示书包、书、铅笔盒、本子、笔、尺、橡皮等用品,并讨论它们的用处。
——形成学习用品的概念,知道这些都是小学生学习时需要用到的用品。
2、观看情景表演《两个小朋友》,比较两个小学生的文具有什么不同。
——提问:表演说明了什么?你喜欢小明还是小方?为什么小明作业做完了,小方还没有完成?
——小结:学会自己收拾文具学具很重要。
3、讨论:怎样爱护自己的学习用品?如何将书包望的用品摆放整齐呢?
4、幼儿讨论收拾文具的方法,学习将自己书包里的学习用品收拾摆放整齐。
——请一幼儿示范收拾文具的方法。
——幼儿共同操作收拾整理自己的文具和学具。
5、创设“上课,下课”情况,幼儿练习摆放整理学习用具,感知体验收放文具的快乐。
——比一比:看谁收得又快又整齐。
活动反思
如何立足于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他们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是我自课改实验以来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为了组织学生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在课前我积极地进行了思考,分析了学生的学情和原有的知识经验背景,然后依据《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凸现数学教学生活化、生动化、人文化的特点,使教学切实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1、让生活走进课堂。
现实生活中的数是十分丰富的,如何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学有价值的数学,让数学的天空更加广阔,是我这节课着力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开展教学,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数一数与学生学习息息相关的文具、找一找教室和生活中见过和用过的数字、玩一玩平时小朋友喜欢的数字游戏以及课后找一找等活动,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让数学教学成为数学活动的教学。
学生的经验和活动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数一数、找一找、写一写、说一说、玩一玩等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体现了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3、开放教学,让数学教学解放学生的大脑。
开放式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与成功的乐趣。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教学中我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找朋友”的连线,顺序是开放的;数文具的方法、数数的思维过程是开放多样的,有一个一个地数,有多个多个地数;“看一看、想一想在教室里、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字”,学生可以自由地观察感知,得到多种的结果,还可以开放式想像校园里、家里数字的存在与价值;此处,学生表达的语言是开放的,教师没有限制学生表达的方式与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品质得到逐步培养。
4、让数学教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的同步发展。
如何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增进数学学习的信心,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在本课教学中,我积极转变教师的角色,把自己放在和学生平等的地位,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做游戏,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学生既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又有讨论、合作交流的机会,在这些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倾听与表达,学会了矫正和评价,敢想、敢说的氛围让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而且长智慧。
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篇5
活动背景及活动目标:
1、通过画爸爸妈妈的自画像、幼儿打扮衣服的方式,培养幼儿热爱爸爸妈妈的情感。
2、引导幼儿用简单的线条和画圆、敲印章的方法打扮衣服。
活动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简单的设计能力,从而开拓幼儿的思维发展,达到把父母亲的长相及某些特点能记在心里。
活动准备:
通知书、画好轮廓线的爸爸妈妈的衣服或裙子、绘画工具(笔、印章)
活动过程:
1、 发放通知书,要求各位家长能仔细看。
2、 家长在自己家中画自己的自画像。
3、 把画好的'自画像带到幼儿园。
4、 组织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打扮自己爸爸妈妈的衣服或裙子。引导幼儿用格子线或画圆的方法打扮,画好后在空地方用印章印上图案。
5、 把爸爸妈妈的像与幼儿打扮的衣服结合起来,装饰在墙面上。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培养了幼儿的爱父母情操,培养了动手能力。并且给幼儿父母亲和幼儿共同完成一项作业的机会。
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玩水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无形、可流动的液体。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脑动手能力。
(3)教育幼儿要节约用水。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教师材料准备:盛有清水、牛奶、醋的玻璃杯各一个,字卡一套;示范用的各组实验用具一套。
(2)幼儿材料准备:盛水的大脸盆四个;小脸盆两个;塑料小篮、能盛水的小容器若干;杯子每人两个;糖每人两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
猜谜活动:(指导语:今天有位小客人要来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要想知道小客人是谁,请先猜个小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把它请。)
二、认识水的特性
1、看
教师出示装有牛奶和水的透明杯子。
师:你们面前是一杯水和一杯牛奶,请小朋友只用眼睛看,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水是无色的`,并出示字卡“无色”。
2、尝
3、观察
师在水杯、牛奶杯中分别放入一颗糖,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自己的感觉,例:你能看见吗?为什么?
幼:水中的糖很清楚,而牛奶中的看不清楚。水是透明的,而牛奶不透明。
小结:水是透明的,并出示“透明的”字卡。
4、动一动
幼儿自己选择实验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观察、感知水的无形、可流动性。
(1)提供各种形状的容器,并让幼儿用手去抓水,看水能被抓起来吗?怎样才能将水盛起来?并看看盛起来的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水有没有形状?
总结:水装在任何容器中就是容器的形状,水本身是没有形状的,并出示“无形”的字卡。
(2)提供塑料小篮、杯子等,请小朋友选一样来盛水,看看会怎么样?总结:水是流到盆里的,并出示“可流动的液体”。
三、总结水的特征
与幼儿一同看看字卡,一起总结水的特征。
四、结束活动:水的用处
提问:水有什么用处?如果没有水,会怎样?我们怎样保护水资源?总结:水对我们用处很大,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不能浪费水
活动反思:
在教学形式上,我只居于主导和启发地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了更多地交流。而在教学手段上,使学生听觉和视觉交替冲击,适合儿童情趣,对“水”的概念,领会得尤为清晰而深刻。有些地方,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也许过于深奥,但教学实践证明:只要能做到深入浅出、概念清晰,语言得当,就一定能受到预期的效果。有些遗憾的是:我本想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观察记录,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放手给孩子。不过,我相信,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加引导,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幼儿园母教案和子教案篇7
活动设计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对小游戏的学习热情,促进幼儿之间情感交流,考验幼儿的应变能力与协调能力,设计了此活动。板凳游戏可以锻炼幼儿勇敢的品质、培养善于与人合作、交往的习惯,启发幼儿利用生活用具自创游戏的创新思维。
活动目标
1、通过板凳游戏进一步培养幼儿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个性。
2、进一步锻炼、发展幼儿的动协调能力。
3、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锻炼幼儿大胆勇敢的品质。
4、锻炼平衡能力及快速反应能力。
5、乐于参与体育游戏,体验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学会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在做动作的时候强调慢慢走,慢慢爬;让幼儿在表演的时候感受到快乐。
难点:动作的时候力求整齐协调、游戏时的次序、担心幼儿从板凳上掉下来摔痛身体。
活动准备
组织幼儿玩集体的板凳游戏
(1)穿过森林
幼儿排一队在间隔1米的树林(板凳做树)里沿“s”形路线穿梭。
(2)过断桥
幼儿排一队一个跟一个在间隔20公分的断桥(小椅凳做桥面)上走过。
幼:老师我不敢走。
师:没关系,勇敢一点,看看别人是怎样走的。来,我们一起走过去。
(3)乌龟爬
幼儿在连接起来的凳面上爬过。
师:爬的时候感觉一下,怎样才能爬的又快又稳。
幼:身体要收拢,要不就会掉下来。
幼:动作要轻,要不小凳子会翻过来的。
幼:眼睛要看着前面,往前爬才能走的快……
师:今天我们玩了板凳游戏,大家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小板凳送回家,然后去洗手、喝水,然后休息一下。
教学反思
1、集体游戏“穿过森林”“过断桥”以及“乌龟爬”时幼儿均应分成两队或三队。原活动设计中安排幼儿站一队,是有意识的想锻炼幼儿的等待与合作能力,但实践过程中发现幼儿等待的时间过长,影响了孩子充分的探索和体验。
2、教师观察、分析、特别是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还应该加强。如:发现游戏中幼儿消极等待时间有些多,后面的游戏就应该及时的调整和避免。
3、活动场地的选择方面还欠妥当。木地板的硬度给幼儿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威胁如:玩板凳上游戏时,幼儿会担心从板凳上掉下来摔痛身体。本次活动若在幼儿园院落的塑胶地板上进行,则更利于营造幼儿安全的活动心理环境,促进幼儿更为投入的活动,更为充分的体验、尝试和探索。
活动目标:
1、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建立合作意识,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2、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有装饰
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5、结束部分
(1) 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 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一会到院子里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我所教的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本次活动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让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与目标很适合这个年龄段每个孩子都能积极参与。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