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中的评估环节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详细的教案能让教师在教学中更有条理,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纸的活动教案模板8篇,供大家参考。
纸的活动教案篇1
一、演习目的:
为了切实做好幼儿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的生命安全,培养师生在遇到地震等突发事件时的安全疏散与逃生技能,让师生掌握简单实用的.地震常识和逃生知识,小班特举办一次教学楼防震逃生安全演习。
二、演习前准备:
教师通过上午的晨间谈话活动及中午餐后观看地震演练视频让幼儿讲解地震逃生顺序、逃生技巧及要求
1、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行动:正在室外的人员:把幼儿集中到操场中间空旷场地或集中在树木周围;正在室内的人员:根据情况选择向室外疏散或室内躲避(及时躲到两个承重墙之间最小的房间,如洗手间、厕所等;可以躲在桌与桌、区域玩具柜之间;可以躲避在房间内侧的墙角)
2、地震发生时的保护方法:
双手抱头,蹲在户外空旷安全地或室内桌子下面,千万不要在窗下或横梁下躲避。不能慌张、哭闹或随意乱跑,不大声叫喊,保持体力等待救援。
三、演习方案:
流程:第一次信号响起——躲避到桌子下——第二次信号响起——到大操场集中——教师安抚幼儿情绪——汇报师幼人数
1、发布“地震”信号:共两次
2、疏散组织:
第一次信号代表就地躲避:师生听到警报信号后,立即停止上课。班级教师马上到达指定岗位,组织幼儿按照事先确定的躲避地点(桌子下面)快速进入。
第二次信号代表撤离疏散:班级老师按照疏散顺序,班主任引路、配班主任断后向外疏散,在向外行走时仍应半蹲并手蒙嘴巴尽量用鼻子呼吸。
集合地点:(大操场)本班幼儿到达指定地点后,要立即原地蹲下,保护头部。集合时排二列纵队,幼儿全体坐下,其中一老师迅速清点人数,并报告领导。
四、灾后工作安排
1、操场维护幼儿秩序。
2、总结经验,找到缺点,改进不足。
纸的活动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嗅觉感官经验较少,他们对气味的概念停留在好闻与不好闻、香与臭的水平上,即便有也是潜意识里积累的,很少有探索各种物品气味的机会。通过这次探索活动“气味瓶”,旨在给幼儿提供一个积累嗅觉经验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各种物品的气味。
活动目标
1.学会用鼻子闻物体的气味,发展感知能力。
2.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要爱护自己的'鼻子。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每组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尽可能的提供有各种气味的物品。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气味的感知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鼻子有什么用吗?”(呼吸、闻气味)拿起一只瓶子,“假如我想知道瓶子里有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办呢?”(看或闻)
2.引导幼儿感知各种各样的气味。
(1)“桌子上有很多的瓶子,你们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吗?”
(2)请小朋友打开瓶盖,闻一闻瓶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闻好一个盖好,再换其它的瓶子闻,等一会儿告诉大家,你闻到了哪些气味?
(3)幼儿交流自己刚才闻到了什么气味。
(4)老师请每组一个小朋友找出醋的气味?(或其它气味)的瓶子,看谁先闻出来。
3.引导幼儿讨论、扩展经验。
小朋友你在家里或别的地方还闻到过什么气味?请你告诉大家。
你最喜欢闻什么气味?不喜欢闻什么气味?为什么?幼儿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不同的东西有不同的气味,鼻子能告诉我们各种各样的气味,帮助我们辨别不同的东西。
4.总结
讨论怎样保护鼻子启发幼儿回忆以往碰伤鼻子或感冒的 感觉,进行讨论,谈谈保护鼻子的方法。
教师小结:我们的鼻子很有用,可以呼吸,还可以闻到很多的气味,所以我们要保护自己的鼻子。知道不挖鼻孔,不把异物塞入鼻孔,活动时注意不撞击鼻子,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等
活动延伸
在娃娃家的厨房里放上一套深色的瓶子,里面分别装有:香水、香油、臭豆腐、酱油、醋、酒、蜂蜜等,制成“气味瓶”,让幼儿辨别各种气味,并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纸的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兴趣。
2、让幼儿体会手工制作成功的快乐。
3、锻炼幼儿手眼并用,灵活使用剪刀。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等的剪刀。
2、幼儿用书《创意手工第四课》。
3、湿毛巾。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活动
小朋友喜欢你的'家吗?
1、幼儿讨论、交流。
2、小结:今天我们来做手工《我爱我家》,看谁制作得最认真,来比一比吧!
二、教师示范操作过程
1、第一步用剪刀沿图的边线剪下两个正方形。
2、提问:表示什么〔表示涂胶水的位置(用于图之间的粘贴)〕。
3、第二步把两个正方形粘贴成房门和在屋里的样子。
4、剪下梯形,粘贴在门上,做成房子的屋顶。
5、画上屋里的人,装饰房子的屋顶和外墙。
三、幼儿制作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把剪刀对着自己和小朋友,不要剪到手。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四、评价作品
1、给制作认真的幼儿进行奖励。
3、小结:今天,小朋友们都大胆尝试制作,都能认真完成手工活动,当一回小小建筑师,真棒!
活动延伸:
将作品展示在手工区,供幼儿欣赏。
纸的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并理解古诗,知道是五言绝句。
2、通过解释故事的大意,理解故事中“绝”“万径”“踪灭”“簔笠”。
3、帮助幼儿感受古诗的,冰天雪地一片寂静的意境。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古诗背景图
2、古诗录音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背景图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是什么季节?
二、完整欣赏古诗
1、听完古诗,你有哪些地方不懂得?
2、教师通过幼儿的提问,给以解释。
3、最后教师完整的解释整首古诗的大意。
三、再次欣赏古诗
教师带领幼儿理解古诗中的一些,字句的意思。
并让幼儿说说这首古诗的'的语言特点,教师介绍这首诗是五言绝句。
四、师幼共同欣赏并朗诵古诗,体会诗人的心情 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附古诗: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综灭
故舟蓑栗翁
独钓寒江雪
活动反思:
?江雪》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古诗。所以在导入时我先出示了两幅色彩鲜明、景物突出的画,然后让幼儿说说看了这两幅图能想到哪两首诗,从而引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为学习《江雪》时引导幼儿列举意象、想象画面作铺垫。之后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纸的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感知春天的美景,能发现春天的变化,知道春天是播种和植物生长的季节;
·主动参与外出参观、远足、种植、探索、交流等活动,学习用讲述、诗歌、故事、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表现出自己对春天的认识和情感。
·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主要活动安排:
第一周
第二周
1迎春花(科学)
1春天的电话(语言)
2制作迎春花(艺术)
2找春天《二》(综合)
3找春天《一》(科学)
3观察柳树(科学)
4散文欣赏:芽(语言)
4杨柳青(艺术)
5春天来了(语言)
5柳条儿(艺术)
6小芽天天长(综合)
6种子可以种在哪里?(社会)
7圈数字(数学)
7春天的秘密(语言)
第三周
第四周
1春雨的色彩(语言)
1毛毛虫和蝴蝶(科学)
2春天(艺术)
2美丽的风筝(综合)
3桃树和柳树(艺术)
3好吃的马兰(综合活动)
4桃花瓣儿(语言)
4勤劳的小蜜蜂(艺术)
5春天的田野(社会)
5蝴蝶找花(艺术)
6花宝宝排队(数学)
6小狐狸画春天(语言)
7快乐的春游(远足)
7春天真美丽《三》(综合)
8开着汽车去郊游(健康)
9小蝌蚪找妈妈(语言)
环境设置,家园联系:
1、根据幼儿认识的发展,参与活动室春天的墙饰或春天角的布置。
2、多带幼儿走出幼儿园,到环境更丰富的`室外去观察、体验、探究,感觉春天的变化。为幼儿提供广阔的自然环境,多让他们在大自然中学习、探索。
3、园内开辟种植园,引导幼儿亲自参与观察、记录活动,感觉种子发芽、植物生长的奥秘。
4、教师将根据幼儿已经积累的一些知识经验,充分挖掘、拓展主题活动的内容,并作好记录。
5、在自然角饲养蝌蚪,让幼儿观察蝌蚪的生长变化,老师可以在墙上根据某一段时间内蝌蚪的外形,逐步添画完成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图。
6、争取家长与幼儿园合作,创造条件,多与孩子一起开展观察、种植、搜集。
7、阅读区:让幼儿搜集自己喜爱的春天图书、春天图片等学习其中优美的词句。
8、根据孩子们的兴趣与主题的需要,逐步更换、调整、创设活动室区角。
9、要求家长在家里饲养一两种小动物(鱼、乌龟、螺蛳等),种植一两种花,做种子发芽实验,并进行观察。
10、请家长带领孩子经常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色,并记录幼儿讲述的语言。
11、开展远足活动,引导幼儿观察、体验、探究,感觉春天的变化。
纸的活动教案篇6
设计意图
这是一首富有诗意和充满想象的歌曲,幼儿可以从歌曲中体会到初夏时节雨中“青蛙在田边地头歌,雀儿在树枝唱”的美丽画面以及“林中蘑菇与我的小花伞在雨中嬉戏”的热闹情景,激发幼儿的审美情趣以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目标
1、用连贯、优美和活泼轻快的声音较好地演唱歌曲,唱出跳音与八分休止符的不同。
2、感受音乐所表现的自然情景,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
活动准备
1、一幅初夏的雨景图案。
2、乐谱表。
过程建议
1、幼儿扮作小青蛙唱练声曲。
2、幼儿根据教师出示的节奏谱,幼儿模仿雨声唱(XXXXXXX0)的节奏及青蛙的“呱、呱”的跳音。
3、欣赏歌曲:《美丽的小花伞》。
(1)幼儿理解歌词:听了歌曲会想到什么?
(2)幼儿看图片欣赏美丽的初夏风景,幼儿体验风景与歌曲的关系。
4、幼儿学唱歌曲,幼儿轻声跟随教师唱歌曲,提示幼儿区分跳音与休止符。
5、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有表情地做动作表现歌曲:《美丽的小花伞》。
6、幼儿分配角色进行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连贯地唱出歌曲。
延伸提示
幼儿可以在表演区中,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纸的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复习画圆,并尝试圆形和线条的组合。
2、在活动中体验大家一起分享玩具的快乐。
【活动准备】
铅画纸、水彩笔、彩纸、印章。
【活动过程】
一、说气球。
(价值取向:在说说气球的过程了解气球的特征。)
1、师:宝宝们,我们都听过《胖熊吹气球》的故事,对吗?还记得胖熊送给其他小动物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的吗?
2、教师出示各种颜色的气球,师:你觉得气球是什么样的?
小结:原来气球是圆圆的、大大的,下面还有一条弯弯的绳子。
二、画气球。
(价值取向:幼儿复习画圆,尝试圆形和线条的'组合。)
1、师:那今天又来了许多的小动物,看到胖熊送给他们的气球很好看,都想要。那怎么办呀?
2、幼儿自由讨论。
3、胖熊就决定也送他们一些气球,不过它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那我们来帮帮他吧!
4、教师示范画圆:“今天,请我们的魔术师笔宝宝来帮帮忙!瞧,笔宝宝在我们的铅画纸上跳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舞+扭扭舞,哈哈,变出了什么?”(气球)
5、孩子画画,教师注意个别辅导,提醒孩子正确的坐姿以及握笔姿势。
三、装扮气球。
(价值取向:幼儿尝试用撕贴、涂色、印章等形式装扮气球。)
1、师:现在,我们帮助胖熊吹好了气球,可是小动物们觉得没有颜色的气球不好看,那我们一起来装扮一下我们的气球再送给动物朋友们,好吗?
2、幼儿尝试用各种形式装扮气球:涂色、撕贴、印章等。
四、分享气球。
(价值取向:在大家一起玩气球的过程中体验分享玩具的快乐。)
幼儿将自己吹好的气球送给好朋友,大家一起玩。
纸的活动教案篇8
设计思路:
?指南》中指出:大班幼儿表现欲望强烈,会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音乐的歌唱形式有很多种,有齐唱、两声部的合唱、轮唱等形式。我们班的幼儿演唱形式主要是以齐唱为主,歌唱的形式比较单一。为了帮助幼儿掌握对其他歌唱形式的理解,结合主题我开展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体验、感知不同的歌唱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本次活动是主题背景下的歌唱活动,选择歌曲《钟》作为载体,让幼儿认识两声部合唱的歌唱形式。这首歌曲内容简单,便于幼儿理解;旋律与歌词都有重复的地方,便于幼儿掌握,比较适合初次进行两声部合唱的幼儿。
本次活动前幼儿以儿歌的形式学念歌曲的歌词,熟练掌握了歌曲第一段的演唱,并且学习了两声部儿歌的朗诵。在两声部儿歌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初步的感受两个声部合作朗诵儿歌,兴趣都非常的高,同时,为本次活动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奠定了基础。内容与要求: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活动重难点: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出示图谱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4、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5、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6、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措施: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