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应当在开篇介绍研究目的和问题,引导读者进入主题,调查报告通常包括背景介绍、研究方法、数据收集、分析以及结论等部分,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7篇,感谢您的参阅。
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1
一,问题的提出: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一直是大家关注的问题,近段时间,新闻媒体先后曝光了一系列的假劣食品害人事件:劣奶粉“喂肥”大头婴、粉丝掺假添加有毒化学肥料、高州某工厂生产的“毒罐头”流向市场以及影响极其恶劣的广州假酒中毒致多人死亡事件。面对这些被曝光的问题,我们不禁要问:这些食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又是如何走进市场的呢?在我们的生活中,食品安全又存在着哪些隐患呢?
二,调查的途径:
学校里开展了“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的活动,我们自发组织了活动小组,对本城镇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先后走访了路边的小摊、菜市场、酒店厨房、糕饼店、夜市排挡等地,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三,调查的过程:
1,小摊上的食品小摊聚集的地方是中小学校园附近的街道,无疑,小摊零食最主要的顾客是学生。走近这条街道,首先闻到一股刺鼻的香味,这是胡椒粉的味道,这里的食品以烧烤为主。小摊就摆设在道路的两旁,来往的车辆扬起一阵阵灰尘,正是放学的时候,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的学生一堆一堆地挤在小摊旁,争着买零食吃。据我们的了解,烧烤食品属于垃圾食品,含有许多有害物质,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吃一个烤鸡腿等同于吸60支烟的毒性。
2,菜市场的情况。我们是在中午的时间来到菜市场的,人群已经退去,菜市场上一片狼藉。被废弃的鱼肉蔬菜任意地堆积在路边,苍蝇嗡嗡地鸣叫着。卖带鱼的摊子剩下的带鱼已经不多了,每一块都是那么光鲜。据我们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这些带鱼都是放在摊主家里处理过的,用来洗带鱼的竟然是河水,河水里有那么多的工业废水,鱼虾类动物是无法生存的,怎么能用这样的水来洗带鱼呢?带鱼的身上该含有多少有害物质啊!
3,酒店的厨房酒店的厨房永远是热烘烘的,里面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厨房里的厨具乌黑乌黑的,这边正在忙碌地蒸煮,那边摆盘的人已经开始给盘子里的菜肴摆出各种花样。我们看到擦盘子的抹布随便在水里冲洗几下就拿出来用了,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严格的消毒。厨房里苍蝇消灭地并不干净,摆盘子的空隙,苍蝇经常冲过来骚扰,而工作人员并不在意苍蝇“先尝为快”。听人说,台风过后,酒店工作人员中出现了几个霍乱病的患者,大概就是因为卫生做得不够。
4,糕饼店的食品糕饼店里香气袭人,烘烤的东西总是那么香喷喷的。我们跟踪调查了几天,才了解到糕饼店里出售的.糕饼并不完全是新鲜的。有些糕饼放置的时间长了,店主就要把糕饼打散后做原料重新回炉。糕饼重新烘烤过后依旧是香喷喷的,你的嘴巴绝对吃不出来。只有这样的糕饼到了你的肚子里的时候,肚子才会发出“抗议”。如果这中款式的糕饼卖得不好,同样是要把糕饼做为原料回炉的。到了最后,连店家自己都不知道那些糕饼是新鲜的,即使是现做现卖的那一类,你能知道原料一定是新鲜的吗?
5,夜市排挡等到夜幕降临的时候,街道两边就多了一些小摊。这类摊子是做夜晚生意的,项目很丰富,各类小吃都有。夜晚的街道上,每个拐弯角几乎都有丢弃的垃圾,风一吹,垃圾随风而走,漫天飞舞。小摊是露天摆设的,灰尘什么的,是毫无阻碍地侵入。炒菜的厨师围裙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几天没洗了,他丝毫不在意,手湿了再上面擦两下继续工作。夜晚没有苍蝇出现,可哪些需要在白天就处理好的原料,谁知道有多少苍蝇光顾过呢?
四,我们的思考: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来看,我们的城镇对食品安全的保护措施力度远远不够,还有许多隐患就在我们身边存在着。
关注食品安全,共创健康美好生活,我们做出以下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使民众充分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认真对待食品安全卫生问题,在消灭害虫的时候,更要加大食品卫生的监督工作。
3,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法摆小摊的行为。
4,加强食品安全监督,从根源上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2
对城市与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比较的调查报告--以海宁为个案xxx摘要:为全面客观地了解当前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暑期实践队在暑假期间在海宁范围内对居民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遇到的食品问题以及处理方式;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
关键词:食品安全意识;城乡比较;
一、调查背景
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频频见诸媒体和走进公众视野的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
我们进行此次关于居民食品安全的调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对海宁各地区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观念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调查,了解在浙江这样一个经济和教育都比较发达的省份,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状况以及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差别。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访谈法为辅。另外为了保证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合身边的实际情况,在农村或城市生活获得的感受,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本次调查对象基本包含了各个职业,包括学生、工人、商人、农民、教师、行政官员及其他等。被调查者年龄从20岁到70岁,以20-40岁为主;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职业等);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和认识;食品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食品安全的消费意识;遇到的食品问题以及处理方式;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对策等。
三、调查果及分析
1、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1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为98%。参与调查的居民中,男42名,女58名,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年龄在20岁以下的占24%,20-30岁的占30%,30-40岁的占26%,40岁以上的占20%。调查对象基本包含了各个职业,包括学生、工人、商人、农民、教师、行政官员及其他等。
2、消费者眼中的食品安全状况调查发现,对于近几年中国的食品安全环境,农村居民中有35%认为是逐年好转的,而城市居民中有高达59%的居民认为是逐年好转的。20%的农村居民和11%的城市居民认为食品安全状况的一年不如一年。
消费过程中曾遭遇到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农村城市食品不清洁加工12%17%转基因食品24%37%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44%32%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高残留8%10%食品过期变质28%33%据调查现阶段居民在食品安全方面最担心的问题主要有食品过期变质,农药、抗生素、重金属等高残留,食品添加剂超量使用,食品不清洁加工等。
在被问及已经暴露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否被解决的时候,有34%的农村居民和46%的居民认为有一些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只有3%的农村居民和11%的城市居民认为产生的所有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3、食品安全意识调查表明大多数居民都十分关注食品安全,其中64%和62%城市和农村居民表示对食品安全十分关注。少部分的居民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一般,但是仍有35%的农村居民和39%的城市居民表示无所谓,很多人认为只要吃不死人就无所谓。不少群众还存在"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落后观念。尤其在农村地区,卫生意识缺乏的情况令人担忧,农家宴多而杂的剩菜剩饭等都"舍不得丢",卫生质量难以保证,容易造成食物中毒。
一般来讲,消费者对购买农产品的地点选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要求。调查发现,有35%的城市居民平时选择在大型超市购物,而农村居民为25%。有30%的城市居民选择在小商店购物,而农村居民高达38%。另外有小部分居民选择在摊点等其他商店购买商品。
56%的农村居民选择在小商店、小摊点等购物,这与农村的食品销售方式以小型商场、各式的小卖部,小摊点等为主有关。这也导致农村食品市场构较为复杂,安全管理难度很大购买食品主要关注的方面:
农村城市生产日期、保质期82%92%品牌30%36%价格63%67%认证标志15%25%外观1%2%净含量0%0%通过上表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在购买食品是最关注的是价格和保质期。因为农村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很少关注产品标识,容易形成对假冒伪劣等食品存在认知缺陷。
4、维权意识当被问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会通过什么方式解决时,有46.7%的农村居民和40.8%的城市居民表示会与生产经营者协商解决;有17%的农村居民和35.7%的城市居民表示会通过消费者协会解决;有12.7%的农村居民和21%的城市居民表示会向行政部门申诉;有29%的农村居民和35%的城市居民表示不严重的话则自认倒霉,以后小心。
可见,城市居民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的维权意识高于农村居民。我们这一问题时多选题,但只有36%的城市居民会选择请消费者协会调解,21%的城市居民会向行政部门申诉。这主要是由于相关部门对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且程序复杂。在遇到食品质量问题时,他们不愿去投诉,去索赔,更谈不上追究生产者、经营者的责任了,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制假售假者以可乘之机。
5、消费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及解决方法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农村城市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46%49%惩罚力度不够26%35%主管部门职责不明21%25%各执法部门沟通不畅13%11%购买者鉴别能力不高27%16%消费者维权意识落后29%25%近半成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认为不法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是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政府因加强对不法加工企业的查处和取缔,同时企业应加强自身的自律行为,重建和增强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心。
政府及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
经调查,在政府及企业采取什么措施能够提高民众的消费信心这个问题上,47%的城市居民和41%的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和企业应当严格食品检验检测。38%的城市居民和37%的农村居民认为应当通过国家有关食品认证6、总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们了解到了食品安全对人们的影响,同时也加深了群众对有关食品安全的关注和了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饮食卫生及安全。食品安全的保证离不开政府,社会,以及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
"食品安全是消费者最基本的权益,只有懂得理性消费、文明消费理念,善待农民,食品安全才有保障"。广大市民是食品消费的主体,能否保障他们"吃"得安全,是政府各级部门关心的重大问题之一。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力求使人们从观念的转变到他们的行为意识上去,以引导人们健康消费,纠正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全民健康发展。
在实践中我们也了解到了居民的无助和无奈,了解到他们的现状和真实想法。很多居民对于食品安全的现状十分不满,但苦于没有反应的途径,他们希望我们能把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带给相关部门,我们也希望居民们的疑虑最终能依靠某些部门得到落实。
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3
近年来,在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出现了令人忧虑的问题。形形色色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整个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一、活动项目:食品添加剂调查
二、活动目的:安全问题绐终是广大消费者所关心的根本问题,人工合成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影响食品的安全性,也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为指导消费,让消费者了解国内市场上销售的部分食品中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糖清钠,甜蜜素)和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正确认识食品添加剂,正确使用食品添加剂,了解各种食品的食品添加剂添加情况,了解食品添加剂的基本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三: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甜味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问题依然严重。
2、使用甜味剂或防腐剂没有明确标注或标注错误。
3、无糖食品中同样含有甜味剂:鉴于无糖食品的受用者一般为糖尿病者等特殊人群,那么,产品的宣传说明对消费者的指导意义更为重要,但有的产品包装上对无糖食品的宣传和介绍违反国家相关规定,宣传其具有降糖疗效。
4、有些食品儿童不宜吃:食品中过量的`添加剂会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造成不利。
四:建议
1.对于无糖食品等特殊食品,消费者购买时要仔细查看其标签中的内容,尤其是配料表,不要相信其宣传的疗效功能,因为食品不是药品,这种宣传本身就是违法宣传。
2.建议家长给孩子购买零食时应谨慎选择,现市场上销售的儿童食品中,大部分含有食品添加剂,有些食品中食品添加剂使用超范围,超限量,这样的食品儿童经常食用对健康非常不利。有些油炸食品,膨化食品,也是造成肥胖儿的原因之一。
3.消费者购买食品时应选择品牌信誉度较高的产品,并尽量到正规超市,商场购买,以保证所选食品的安全性,保证自身健康。
五、活动收获:
1.要养成正确认识和防范食品添加剂的意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买东西务必养成翻过来看包装背面“配料表”的习惯。尽量买含添加剂少的食品。
3.要树立“简单的怀疑”精神。“为什么这种蛋糕的颜色这么漂亮?”“为什么这种零食会这么便宜?”具备了“简单的怀疑”精神,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意义重大,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这支庞大的队伍中来。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以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的感染和体验,受到深刻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4
一、调查目的
当今世界,食品不安全的风险源不断增加,人们对食品不安全风险的认识逐步提高。尤其是现代农业生产对化学投入物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极端气候频繁出现,污染物不断增多,都使食品不安全风险上升。我国食品加工业和餐饮业多数为小作坊、小企业。他们对食品卫生安全比较漠视,往往又在政府监管之外。因此,关注食品安全,人人有责。通过对食品安全的调查,关注食品安全,开展食品安全的知识宣传,加强人们对食品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健全食品质量监督体系,逐步改善食品安全严峻的现状。
二、调查方法、时间、对象
调查方法:通过对内乡县下各乡镇的的农贸市场的实地考察,食品加工企业生产环节的参观调查,发出问卷调查调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了解。问卷回收率90%。
调查时间:20**年8月10日至20**年8月21日
调查对象:农贸市场小贩,食品加工厂,普通消费群众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我县17.8%的居民民对食品安全状况表示放心,62.2%表示部分品种不放心;84.1%的市民在采购食品过程中最关注的是食品安全性;48.6%的市民认为食品安全最大的隐患在生产加工环节,27.3%认为在餐饮消费环节,18.8%认为在流通环节。可见,虽然近几年在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市民对食品安全还不是很放心,食品安全总体形势仍比较严峻,食品安全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食品安全问题仍较突出。经过政府的规范和整治,食品案件多发的势头得到了遏制,但我县食品安全隐患和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一是初级农产品(水产品)源头污染仍然严重。工业"三废'和城乡垃圾污染以及水体严重劣化,致使农产品受到重金属和有毒物质污染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有些化工厂还建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附近,容易造成附近水域和土壤的工业污染,群众反响比较强烈。同时由于尚未形成对农业生产者有约束力的科学用药和安全用药制度,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随意性较大,不到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现象尚有存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需引起高度重视。二是食品生产单位多为家庭作坊式经营,具有多、小、散的特点,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部分生产单位的生产原料和卫生条件无法保障,添加剂滥用使得食品安全存有重大隐患。据权威显示,有关部门上半年检测显示,糕点类产品抽检合格率只有40%;豆制品合格率极低,有较大安全隐患,第一季度全区抽检豆制品10批次,合格率为0。三是流通环节经营秩序不够规范,经销农产品和食品的集贸市场、企业、个体户大多缺乏必要的设施和规范的管理,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现象仍有发生。四是消费领域城乡差异大,各种整治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区开展,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相对薄弱,致使大量假劣食品流向农村,农村食品安全形势令人堪忧。同时餐饮业还存在餐具消毒不彻底、熟食操作不规范、流动摊点监管难等问题。
(二)食品安全监管合力还需增强。由于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难以保障食品安全执法工作。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滞后,人员缺乏,难以适应食品安全监管的实际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环节众多,涉及的主管部门有农林、渔业、工商、贸粮、卫生、质技监、食药监等单位,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也不够完善,容易造成多头管理或监管不力现象,致使有些问题监管难以到位,影响了食品安全执法工作。
(三)食品安全基础设施薄弱。食品安全监测量多面广,但技术检测工作滞后,食品检测设备相对不足,检测力量跟不上检测需求。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执法装备和检测设施比较匮乏。另外,食品安全信息来源不足,食品市场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涉及的种类繁多,单靠单个部门的例行抽查,很难全面控制当前市场的所有食品质量。社会举报、投诉和村居食品安全协管员制度是一个信息来源的途径,但是当前食品类的举报和投诉较少,协管员受知识水平和工作精力限制所反馈的信息也比较有限,况且所投诉、举报和反映的问题多数已成后果、造成危害,只能事后算账,难以做到事前把关。
(四)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一些农民对于农药残留问题认识不够,群众识别假劣食品能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对于食品安全事件,消费者一方面存在麻痹思想,对有些危害性估计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又受生活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制约,有些无可奈何,抱着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由于经济、文化知识等方面的原因,不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识了解不多,特别是不少"新路桥人"购买食品时大多只看价钱,一味要求价廉而忽视物美,一些价低质次的食品成为主打食品,甚至成为部分儿童手中的美味。
四、改善食品安全的建议
(一)要全面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加强食品不安全源危害健康的宣传;强化信息披露管理,由合法的机构定期公布食品安全状况,及时提示消费者应注意的食品不安全风险源,在全社会形成良好风气,坚决杜绝消费高风险食品,科学对待食品不安全的恶性事件。
(二)要增强食品不安全风险意识。必须开展食品安全的风险评估,尤其要加强对一些高风险的食品消费进行评估。高污染地区生产的农产品、小作坊加工的食品、地摊经营的食品等应成为评估的重点。
(三)要引入市场机制,让食品安全的风险状况成为影响食品需求及其价格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食品安全具有隐蔽性。为引起食品生产者重视食品安全性,需要加强认证工作,建立可追溯制度,做好日常监测,及时公示信息,发挥品牌效应,便于消费者辨别。当消费者把安全性作为食品需求的优先决策因素时,政府监管、食品生产和消费三者之间就形成了推进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机制。
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5
一、前??
当前,国内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食品安全”已成为了一个社会热点词汇,是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学校食品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它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也直接关系到学校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我们展开了这一次关于校园食品安全的调查。希望通过这次调查,可以让一些潜在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暴露出来,也借此提高同学们的食品安全意识。
二、课题的展??
本次调查以问卷法为主,实地考察、访谈法为辅。我们对学校的一些饮食场所进行了实地考察,来了解那些广大师生常去的主要餐饮场所在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方面所做的具体措施以及他们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态度,并希望借助我们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使他们了解到目前师生们对他们的举措提出的建议和看法,并且在未来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此外,我们还通过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同学们对我校食品安全现状的认识和评价。另外为了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准确性,我们还采用了观察法与文献法。观察法主要是我们结合身边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进行一个情况研究。除此之外,我们还用到文献法,在浏览一些资料,文献,尤其是网络资源、报刊等二手资料,甚至直接查找了一些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话题调查活动及论文作为参考。
三、调查的结果及分析
调查问卷总结: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健全校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校园食品安全文化建设,建设和谐校园。针对目前校园食品安全现状及学生的消费特点,制作了关于校园食品安全问题调查表,于2月底3月初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收回84份,有效问卷84份。
根据问卷表所反映的内容,有以下一些情况:
一、有%的学生一般选择在食堂就餐,22%的学生在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就餐。对学校食堂的的食品安全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学生占%,不满意的占%。觉得食堂提供的餐具安全性一般的占80%,不安全的占%;觉得食堂的就餐环境、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满意的占%,不满意的占%;觉得食堂的.食材一般新鲜的占%,不新鲜的占%。
二、认为学校周边的小摊点或小餐馆卫生状况一般的学生占%,认为较差占%。认为学校周边有存在不卫生的餐饮摊点的学生占%。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学生未关注小摊点是否有卫生许可证,看到哪儿有好吃的就坐下吃。许多学生同时还反映学校周边摊点存在碗筷较油腻、不卫生、好像没有消毒等现象;蔬菜没洗干净、有黄叶;工作人员未穿工作服帽、指甲未剪、戴手饰等情况也比较多;基本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饭菜质量不高。
三、对于购买可存放的食品大多数同学会到比较正规的商店购买,并注意商品的价格、生产日期、厂名、保质期等事项。也有少数学生并不重视商品质量,走到哪里买到哪里图个方便。由于大型超市有着相对比较严格的食品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所销售的食品在安全方面有比较好的保障,成为消费者购买食品的首选场所。所以在大超市购物相对比较放心,大部分学生会注意保质期和不去购买“三无”食品,但有部分学生人不知道“三无”是哪三无;对散装食品的质量问题还是比较疏忽,大多数学生不会注意,说明学生对散装或裸装食品仍然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好在国家已经对散装或裸装食品采取措施(国家质监总局、卫生部等部门规定,散装速冻食品等十类食品必须加贴“质量安全(英文简称qs)”标志才能上市销售。)。这样更能保障食品安全。
四、大多数学生认为目前应该采取舆论监督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大多数学生很少关注到食品卫生方面的新闻报道,说明舆论的宣传力度不够。毕竟广播电视和家长对学生的宣传教育还是主要手段,通过这些媒介虽然对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和维权意识有提高,但是仍然比较薄弱,毕竟这些知识的来源有限。足以说明有关部门对于食品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大,消费维权观念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调查反映的校园食品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学校周边小饭店、商店和小杂货摊点屡禁不绝
部分中小学校的管理不严格,有些学校食堂供应能力不足,默许就餐的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小吃店就餐,这些地方的食品质量参差不齐,有些根本不具备经营加工食品的资质,食品卫生情况不能令人满意,增加了学生群体食物中毒的隐患。还有些学生课间到校外的杂货摊点购买一些三无食品,这些摊点的食品卫生情形极差,食品安全根本得不到保证。
2、进货渠道混乱,食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进货渠道主要有自购和配送两种形式。从食品来源看,有的是从小食品市场批发的,甚至还有个别经营者直接从小作坊或者小加工厂购进“三无”产品、过期食品和假冒伪劣食品。经营者在进货过程中只考虑价格因素,不注重对食品质量和生产者资质条件的审查,只要便宜就收,有利就卖,食品质量难保证。
3、部分学校食堂承包后管理不善
目前,我市学校食堂均为市场运作,承包给个人经营。个别承包人受利益驱动,在采购食品原辅料时追求最低价格,忽视食品卫生问题,特别是在购买食用油、调味品时多为无商标散装的不合格产品;采购索证意识不强,大部分学校食品采购三证不全,即:食品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出厂合格检验报告不齐全,个别采购人员对食品索证有关规定甚至一无所知,导致不合格食品流入学校食堂。有些学校食堂操作设施陈旧,餐具配备落后,加工过程中生熟用具、容器混用现象时有发生,不规范使用甚至不使用消毒设施和消毒药品,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还存在原料随意堆放,防蝇防鼠防尘设施
4、不能正常使用或有损坏,操作人员卫生意识不足等多种问题。
六、校园食品安全问题突出的原因分析
1、学校周边经营户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不高。不少经营户为了获取盈利,购进一些三无产品,以鲜艳的外包装或附带小卡片、小玩具吸引学生购买,严重影响学生身体健康,成为校园食品安全的隐患。
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6
蕨菜介绍
产品名称:蕨菜(又名龙头菜、蛇蕨、拳头菜、如意菜,被称为山菜之王)
蕨菜食用方法: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干菜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蕨菜的化学成分:每百克蕨菜含蛋白质1.6克,脂肪0.4克,碳水化合物10克,钙24毫克,磷29毫克,铁6.7毫克,胡萝卜素1.68毫克,维生素c35毫克等成分。
蕨菜小贴士:
≮功效≯
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清热解毒、杀菌消炎。
蕨菜所含的矿物质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蕨菜还可以止泻利尿,所含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适用人群≯
适合所有人食用。
≮适用量≯
每次30克左右。
≮特别提示≯
鲜品或干品食用前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健康红绿灯≯
蕨菜性味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多食。
蕨菜销售市场现状
加工行业野蕨类资源不足,软包装罐头为主导产品。
我国的蕨菜加工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加工盐渍品出口日本,80年代已有玻璃瓶包装的产品生产。90年代研制开发了蕨菜软包装罐头。软包装罐头采用蒸煮袋真空包装杀菌而成,具有包装美观、卫生、开启方便、便于携带等优点,现已取缔玻璃片那个罐头。另还有脱水产品,脱水产品采用自然干燥和热风干燥方法进行。蕨菜产品市场主要是日本、南韩、和国内市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对纯天然无污染的野蕨菜需求越来越大。野生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进一步开拓山野菜的市场,就进行山野菜人工栽培。
在当今的市场所销售的蕨类食品只有当季的新鲜蕨菜类、风干类、腌制类这三类,市场蕨类产品比较单一化。没有将蕨类产品发展更加全面,没有将这种绿色产品的绿色突现出来,可见蕨类还有更多大的发展空间,现市场蕨类的特点如下:
现蕨类产品的优点:
1. 销量大
2. 包装精致
3. 价格较贵
4. 销售范围广
现蕨类产品的缺点:
1. 产品单一化
2. 本身的绿色食品特点并没有突现
3. 亲自调查发现卫生问题还存在问题
4. 腌制产品中有的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添加剂
蕨菜的市场前景
蕨菜味道美、营养价值高、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由于蕨菜是野生无农药污染,有“森林蔬菜”的美称,国外称之为“长命草”、“山菜之王”,早己把它列为健康食品,近年来,我国食品工业业己把它列入“绿色食品”加以开发,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畅销果蔬食品之一。市场前景看好,据悉一袋500克的干蕨菜在欧美市场上可卖到30美元左右。
如果制定一系列的可实施方案,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推出自己的品牌,将其推向市场。让绿色纯天然蕨菜在国际与国内市场食品行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蕨类销售市场分析与计划
分析:
蕨类在市场中的特点状况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的,要想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就应该作出一份完整并独特的商业计划。
计划:
1选定蕨类品种
进行蕨类调查,选定几类优质品种,为育种做准备。
2进行野蕨菜育种、驯化和栽培
以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生态、保持野生植物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原则进行选育、驯化、加强种植技术的研究,建立种植基地、培育示范园和蕨菜栽培基地。
3加工技术需进一步提高
通过自然干燥、热风干燥、盐渍品加工和软罐头加工,但这些方法在加工过程中会使蕨菜营养大部分流失,参考《中国林副产品》“蕨菜加工前后营养成分分析”蕨菜微量元素加工后损失了69%,维生素类损失65.7%。由此可见,蕨菜的储存和加工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采用微波炉高温瞬间灭菌技术和冷冻真空干燥技术能够有效减少蕨菜的营养损失。
4在产品开发方面应向更深、更广度方面发展
1) 酱菜系类产品,集合酱菜制作技术开发蕨菜即食系类产品。
2) 蕨菜可与面食结合加工制作各种蕨菜饺子、包子、面条、面点。
3) 利用榨汁、浸泡提取、勾兑等工艺制作各种饮料,如:蕨菜汁、食用菌饮料等。
4) 利用粉、碎、浸、提等加工技术制成各种粉剂,如蕨根粉、蕨菜细粉、蕨菜粉丝等。
5) 开发美容化妆产品,以蕨菜和食用菌的提取为原料,研制开发有助于人体延年益寿、滋润皮肤等一系列的美容化妆品,如:蕨菜洗发香波、蕨菜润肤膏、蕨菜汁面膜等。
6) 开发活体保鲜蕨菜产品,在生产基地将蕨菜进行低温处理、保鲜包装、冷藏运输供应市场。
5加工过程和产品标准应向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看齐
蕨菜来自林区,营养丰富,没有污染,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绿色食品产生操作要求进行。在工厂建造、器具使用、添加剂应用等方面均应使用绿色产品,以防二次污染,保持蕨菜的原有特性。还应脱苦、脱毒和脱涩等处理。
6蕨菜的加工方向应向功能食品方向发展
蕨菜是介于菜、药之间的蔬菜食品,应研制开发出如开胃、健脾、消炎、美容、抗癌等功能性食品。
7在对蕨菜包装方面应向礼品盒装方向发展
初普通装以外还应用礼品盒装,其特点是美观、大方、高档化等。
8在培育方面应注意植物的保护、育种和栽培
选择无污染的土地建立繁育基地,进行栽培技术,建设绿色食品蕨菜栽培基地,规模化种植。
9在科研方面向专业化联合方向发展
蕨菜驯化、良种繁育、蕨类栽培、加工机理、工艺流程、产品配方、成分分析、质量检验等联合发展。
10蕨菜产业应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销售网络化格局,在蕨菜经营方面,应与多家经营 商建立生产基地开发产品联网销售。
蕨菜生产是一项及植物学、生态学、物理学、栽培学、食品加工学、营养学和经营管理学于一体的综合科学,具有一定的民族特色和发展优势有较好的发在前景。
蕨类主打品牌
1.“蕨菜罐头”
工艺流程:原料洗涤--杀青--冷却--去壳--整理--漂水--装桶(罐)--注水--封罐--杀菌--冷却--贮藏
2.“干蕨菜”
将采的鲜蕨整理后,放入95~98℃热水中煮5~7分钟捞出,在日光下晾晒,柔搓而成干品,呈金黄色,间有微红淡绿色,新鲜幼嫩,美味可口。
3.“酸辣笋干”
冼净切段,以旺火煮沸,每百公斤蕨菜加约3斤食盐,再用炆火焖煮,加辣椒、酱油、味精及醋,直至锅水熬干,捞起晒干包装。特点:酸辣味美,可作速食包装。
4.“五香笋干”
取嫩蕨菜切段,100公斤加食盐2公斤和适量五香粉或茴香、味精,煮约4小时后取出晒干,再回笼蒸一小时以上,取出置火上烘干,包装。特点:酱色,味香鲜,脆嫩。
5.“风味蕨菜”
将蕨菜除去下部硬化部分,扎成直径7厘米小把,按鲜蕨菜100公斤加食盐20公斤腌制两周、沥尽涩水,再用食盐15公斤腌制而成,菜色嫩绿,味道鲜美,不老化,不变质。
6.“糖醋笋干”
取蕨菜切段,入锅煮至柔软,用清水漂1小时,再入锅用炆之火焖半小时,捞出晒至半干,用糖(每百千克鲜笋加糖2-3千克,留一千克待入罐时用)醋(约占1%左右)拌和。装入罐或桶中压实,32小时后取出晒成九成干品,再加糖拌和,装入罐或坛,压紧封藏。特点:鲜、甜、微酸。
市场预测及营销策略
1、 市场预测:
绿色食品近年来风糜全球,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国际市场上的食品结构已朝纤维方向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日本目前每年纤维食品市场年均销售额达13亿美元、美国则达18亿美元。从国内市场上看每年来吉林的资源丰富,但产品种类不是很丰富。一旦形成规模生产系列产品后,市场将会进一步拓宽和扩大,在有能力的条件下,还可加工外销产品,为国家创汇。总之,蕨类系列产品无论在国内国外,都有极大的市场前景。
2、营销策略:
立足吉林,做大全国,开拓国际市场。定位为纯生态保护区生态绿色农副产品,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北京、上海等沿海市场集中发展直营,在其他省会城市设立代理商销售,联合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品牌销售策略
1. 以自己打造出蕨菜独特的品牌,通过电视传媒、传单、书刊、pop等制作最独特的广告,扩大自己的销售度与认知度,更好的为自己带来收益。
2. 主要的是要有最好的食品质量品质,让消费者信得过,这样的人力宣传,是传播最快的移动广告,具有宣传的速度快、范围广等特点。
3. 用心打造出纯天然绿色食品,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品牌,以“绿色无污染”与“纯天然”为主要卖点。
4. 扩大销售范围,向国外市场进军,在国外市场打出“中国的纯天然绿色无污染食品”的口号。
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虽然现在的市场对蕨菜的需求量很大,但蕨类产品发展不完善,所以发在空间很大,经济效益也很高。
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除产生经济效益外,还可增加吉林山区群众收入创造300-400个就业机会,安置部分社会闲置人员及下岗再就业问题,同时还可带动吉林绿色食品产业的开发利用,促进旅游、商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3.生态效益:本项目在加工生产过程中,无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环境问题,可视为无烟工业。项目实施后,可使我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推动我县绿色产业开发步伐,促进我县群众对竹林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结论
本项目实施后,对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有很好的作用;对增强吉林农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该项目回收期短,所在地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原材料供应有所保障,产品有广阔的市场。经济效益好,项目抗风险能力强,要建立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市场管理追踪体系。可以肯定地说,该项目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潜力巨大。因此,该项目具有着科学性和可行性。
调查人
日期
社会食品安全调查报告篇7
20xx年,我国主要食用农产品与食品供应数量继续保持总体稳定态势,质量安全保障水平总体呈现逐步向好的基本格局;以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实现了新提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建立科学完善的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提升食品安全风险治理能力,坚决遏制系统性食品安全事件,有效防范食品安全风险是十三五期间食品安全治理的基本任务。
一、食品数量安全与质量保障水平
1.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2013年增产516万吨,增产0.9%,实现十一年增。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超过7亿吨、1.8亿吨,均较上年略有增长。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蛋、牛奶产量分别为5671万吨、689万吨、428万吨、2894万吨、372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3.2%、2.4%、4.9%、0.6%、5.5%,禽肉产量为1751万吨,比上年下降2.7%。水产品产量6461.52万吨,增长4.69%。。
2.食品工业发展状况。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8933万亿元的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7.7%。食品工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1%,虽比上年的17.8%有所回落,但仍然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食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7%,食品制造业增长8.6%,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6.5%。食品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1.9%,对全国工业增长贡献率达11.0%。
3.主要食品产量。小麦粉、大米、精制食用植物油、成品糖、鲜(冷)藏肉、冷冻水产品、糖果、罐头、酱油、食品添加剂、发酵酒精、白酒(折65度,商品量)、葡萄酒、软饮料、精制茶等16类食品产量保持增长;速冻米面食品、方便面、乳制品、冷冻饮品、啤酒等5类食品产量不同程度地下降。总体而言,主要食品品种供销两旺,产量持续增加,食品市场供应充足,有效地保障了食品数量需求。
4.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水果、茶叶质量的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6.3%、99.2%、93.6%、96.8%、94.8%,主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总体稳定。由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源头性因素的影响,我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提升的基础较为脆弱,仍然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
5.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质量安全状况。食品加工制造环节的国家质量抽查合格率为95.7%,但方便食品、蔬菜干制品、糕点、饼干、调味品、熏烧烤肉制品和瓶(桶)装饮用水等抽检合格率仍然偏低。国家有关部门分阶段监督抽检的数据显示,在粮食及其制品中,除方便食品、米粉制品和玉米粉等抽检合格率较低外,其余粮食及其制品的抽检合格率均在97.0%以上;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熟肉干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的抽检合格率分别为98.6%、96.6%、95.2%、90.0%;淡水鱼类抽检合格率为100%,而熟制动物性水产品(可直接食用)合格率为88.9%,软体动物类和其他盐渍水产品的抽检合格率仅为66.6%和33.3%;干制食用菌、酱腌菜合格率、蔬菜干制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7.6%、96.6%、93.7%;新鲜水果类、水果干制品、蜜饯制品、果酱的合格率分别为100%、98.3%、96.5%、91.2%;月饼、粽子、糕点、饼干产品的抽查合格率分别为98.4%、99.4%、93.8%、93.6%;婴幼儿配方乳粉抽检合格率为96.9%;茶叶、代用茶、速溶茶类、其他含茶制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9.1%、98.5%、100%、100%;味精、鸡精调味料合格率为100%,食醋、酱油、固态调味料、半固态调味料的合格率分别为96.3%、94.3%、93.9%和93.7%。
6.食品进口贸易。贸易额为609.9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84%。进口品种几乎涵盖了全球主要食品种类,而谷物及其制品、蔬菜及水果、植物油脂等三大类食品进口贸易额接近整个贸易额的半壁江山。按进口贸易总额大小排序,主要进口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东盟、美国、欧盟、新西兰、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和秘鲁,从上述八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食品贸易额占当年进口食品总额的80.3%。。
7.进口食品的安全风险。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共3503批次,较上年增长61.9%。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最多的前十位来源地(按大小排序)分别是,中国台湾、美国、韩国、法国、意大利、马来西亚、泰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合计2399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批次的68.5%。进口不合格食品来源地的国家或地区数量从2013年的68个扩大至20xx年的80个。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与标签不合格是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问题,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51.1%。
8.食品消费投诉量。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接受的国内消费者的申诉中,食品类的投诉量为26459件,投诉量由2013年的第二位降至20xx年的第五位。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食品类分别是米、面粉、食用油、肉及肉制品、水产品、乳制品等大众类普通食品。
9.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2005-2008年间商务部的抽样调查表明,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在绝大多数年份均保持在80%以上,虽然此期间爆发了影响极其恶劣的三鹿奶粉事件,但公众的食品安全满意度并没有出现拐点。而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在2010-2012年间约80%的受访民众缺乏食品安全感。课题组连续在2012-20xx年间对全国10个省(区)相对固定的调查点进行的大样本调查显示,公众食品安全满意度由2012年的最高点的71.32%下降到20xx年的56.12%。公众对满意度较为低迷的态势可能是未来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常态化问题。
10.农村居民最担忧的.食品安全问题。课题组对江苏、四川、重庆、山东、河北、浙江、安徽、河南、湖北、吉林等10个省市59个县市的92个行政村的3984户农村居民分层抽样调查显示,81.5%受访者担忧化肥、农药、兽药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分别有36.8%、22.3%、37.3%、35.0%的受访者担忧农产品种植土壤中重金属超标、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食品添加剂与滥用非食品用的化学物质、假冒伪劣、过期食品等问题。
二、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建设
评估范围覆盖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评估的危害因子包括农药300余项、生物毒素20项、抗生素28项、重金属和稀土等元素11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24项、激素37项、病原微生物13项、塑化剂21项、营养质量因子4项,提出标准制修订建议80余项,形成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指南和技术规范30余项。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展开了铅和邻苯二甲酸乙酯类物质的风险评估、酒类氨基甲酸乙酯风险评估、主要植物性食品及食品原料中铝本底含量调查、即食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定量风险评估、居民膳食铜营养状况风险评估、水产品中硼的本底调查、零售鸡肉中弯曲菌风险评估、居民膳食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暴露风险评估项目、居民膳食稀土元素暴露风险评估项目、白酒产品中塑化剂风险评估等工作。
11.食品安全法治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地推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修订工作,并已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以法律形式固化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改革成果,完善了监管的制度机制,对以法治方式保障食品安全,推进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建设提供了法治保障。
12.依法惩处食品安全犯罪。新收涉及食品药品的犯罪案件1.2万件,比上年上升117.6%;其中,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4694件,上升157.2%;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犯罪案件2396件,上升342.8%。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假药劣药等犯罪16428人,同比上升55.9%,并在食品药品生产流通和监管执法等领域查办职务犯罪2286人;在上海、北京探索设立跨行政区划人民检察院,将重大食品药品安全刑事案件纳入重点办理跨地区重大案件之中。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专设食药警察,到20xx年底为止,全国省级公安机关专业食品药品犯罪侦查机构已达到17个。
13.政府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地方政府的食品监管机构改革在时序上普遍严重滞后。据课题组保守估算,截止到20xx年底,全国约有30%的市、50%的县(市)未完成实际性的改革。总体而言,机构改革后,政府食品监管系统的监管力量有了新的增强。但估算发现,全国至少超过50%的县(市)的地方政府食品监管机构的设置并未按照国发〔2013〕18号文所推荐的模式,而是采取了三合一型为主的大市场模式,极少数地方甚至出现了翻烧饼式的改革。已经或还正在进行的归并式的改革成效有待于实践检验。
xx.政府食品安全的信息公开。国家相关职能部门按照机构改革后的职能分别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发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信息,地方各级政府监管部门也在不同程度地推进食品安全信息的公开,但食品安全信息的政府供给能力不足与社会巨大需求间的矛盾凸显,难以在短时期内得到根本性解决。
15.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农业部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发布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xx),规定了387种农药在284种(类)食品中3650项限量指标。与此同时,我国已对135种兽药做出了禁限规定,其中有兽药残留限量规定的兽药94种,涉及限量值1548个,允许使用不得检出的兽药9种,禁止使用的兽药32种,并建立了519项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标准。截止到20xx年6月,已经公布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429项,覆盖了数千项食品安全相关指标。
16.食品安全的风险监测。设置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2489个,食源性疾病哨点医院1956家,实现了监测点覆盖80%县级区域的年度建设目标,已基本形成由国家、省级、地市级和县(区)级四层架构构成的立体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100%的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98%的县级以上医疗机构、94%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了法定传染病实时网络直报。各级卫生计生检测机构共接到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xx80起,监测食源性疾病16万人次,报告事件数和监测病例数较上年分别增长47.9%和103%。
三、市场、社会与公众参与的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格局
18.生产经营者自律。政府正在逐步构建食品安全领域企业诚信体系,食用农产品与食品生产、流通、消费领域的生产经营者行为自律实现新提升,但就总体而言,全社会食用农产品与食品生产经营者诚信意识有待进一步提升,自律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以食用农产品为例。20xx年8月,课题组对江苏、四川、重庆、山东等10个省市的3984户生产农户的调查显示,农村一家两制的食用农产品生产行为的比例超过30%。
19.市场机制作用。现实情景是,由于未能同时从市场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构建优质优价食用农产品与食品市场,以致产生了局部市场的低效率均衡。我国尚未形成以信用档案为外部基础,以品牌声誉为内在动力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尚未完全形成,未能建立起有效约束与防范生产经营者潜在违法行为的市场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在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中基础性作用仍然任重而道远。
20.社会组织协同。对中国食品工业协会、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肉类协会、中国保健协会、中国豆类协会等中央层面的食品行业社会组织的调查表明,分别有53.33%、62.67%、92.67%的社会组织认为,组织自身的技术能力难以满足履职需要、信息公开程度一般或不足、法定代表人的产生不同程度地受到行政干预,在90.97%的接受调查的社会组织中仍然有现职的国家公务人员在组织内担任职务。课题组对山东省、江苏省、安徽省和河南省63个地级市下辖1242个农村村民委员会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所调查的村民委员会并不具备参与农村食品安全风险治理的能力。总体而言,目前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共治的能力较为有限。
21.公众参与。课题组对安徽、福建、贵州、湖北、江苏、内蒙古、陕西、四川、天津、新疆、云南、吉林12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的2457个城市居民的调查显示,35.82%的受访者非常关注与比较关注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信息,19.36%受访者愿意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传播食品安全方面正能量信息,45.91%的受访者表示在遇到有问题的食品时非常愿意或比较愿意主动举报,而且在愿意举报的城市公众中,72.58%的城市受访者倾向于信赖现代科技手段,但约有48.12%的受访者认为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举报方便程度并不理想。对江苏、四川、重庆、山东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3984名农村居民的调查显示,49.60%的农村受访者并不清楚政府是否有举报的奖励政策,虽然有61.20%的农村受访者可能会举报所发现的食品制假售假窝点,但71.91%的农村受访者不愿意举报周围使用劣种子、农业、化肥、饲料、兽药等行为。公众参与食品安全风险社会共治的基础初步具备,但参与治理的可行性以及政策效果都有待提高。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