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一篇心得是需要结合自己的真实经历的,心得是把想要表达的感想、观点等先初步写出来,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中国女排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1
随着拉希奇跳飘出界、惠若琪探头以25-23锁定胜局,中国女排奇迹般的战胜了小组赛0-3的对手塞尔维亚,获得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重新唤醒了国人的热血和情感。刹那间,女排精神再次横扫各大媒体,成为了头版头条。但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女排精神是一种顽强拼搏、永不服输的意志。里约夺冠告诉我们女排精神从未走远,女排精神再次让国人相信只要拼搏就会有奇迹。
本届奥运会,中国队开局并不完美,也不是头号种子。首场苦战荷兰即告负,又接连输给塞尔维亚、美国,跌跌撞撞地小组出线后,马上面对东道主、卫冕冠军、第一夺冠热门巴西女排。然而,中国女排顶住压力,反而越打越好,连克巴西、荷兰、塞尔维亚等劲敌,最终锁定冠军。女排精神,是不畏困难,越挫越勇。
这届中国女排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论整体实力和大赛经验,还不稳定。但就是这支年轻的队伍,在困难时没有放弃,在争议时没有迷失,于绝境中激发潜能,最终完成了自我超越,王者救赎。“怎么大风越狠,我心越荡……”真正的强者,是无畏困境,不惧挑战的!女排精神,是奋勇拼搏,逆势上扬。
而今天,女排精神还意味着创新。这一切得益于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在接手女排后,郎平针对中国和世界女排的发展特点提出了“大国家队”的概念,即每次集训总是有20多人,每个位置总是保持三到四个人在竞争。队伍扩大后,针对不同的比赛安排不同的阵容,承担不同的任务,不过分强调成绩。通过对新时代运动规律的把握和尊重,中国女排在面临新老队员交替时稳住了阵脚,完成了队伍的涅槃重生。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2
8月21日,在本届奥运会即将收官之时,中国女排3比1战胜塞尔维亚,时隔12年再次获得奥运会冠军。这场激动人心的比赛通过中央电视台直播,市场收视份额占据了81%,可谓是万人空巷、万众瞩目。
女排精神是理想与实干精神的完美统一,是不断拼搏永不停歇、不断创业永无止境的完美诠释。30年前如此,30年后依然。
中国女排逆风而上,郎平的那句“什么也不要想,打好每个球”,再次给我们巨大的启发,“任凭风浪起,我自不动心”,对体育管用,对企业也一定管用。只要每一位企业家站在良知之巅,拥有一颗如如不动的中国心,不为眼前困难所动,不为流言蜚语所惑,盯住每一个“求”,中国经济何愁不兴!世界经济之巅必然可越!
我们学习并践行女排精神更有现实意义。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女排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者学习。创业维艰、守土有责是一种常态,我们都必须具备一股永远强大的内心定力,面临困难,绝不退缩,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特别是当下极速多变的市场环境里。
女排精神还告诉我们,当你遇到任何挫折,甚至不知道前方在哪里,不知道往哪走的时候,永不放弃,向着胜利前进!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3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失败”。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一直激励着我。古人云:“人贵能持之以恒”,这句话也不证实了这个道理吗?
正如中国女排,她们在经历了11年的低迷期,仍然不放弃,努力坚持才能再次荣登世界之巅。这几天人们都沉浸在这份喜悦之中,中国女排因为坚持,她们成功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不努力。
古今中外无数的成功者,都以他们生动的人生经历,向我们展示了坚持的宝贵。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才打败了吴国;司马迁饱受艰辛,历经18年才写成了《史记》;爱迪生试验了上千种材料,终于找到制作电灯的钨丝;拿破仑几经波折,才成为称霸欧洲的法兰西皇帝;马云艰苦打拼,才成立了今日的淘宝网……
如此等等,都雄辩地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坚持是一种态度,只有坚持不懈,人生才能趋于完美。
身处绝境,强者与弱者的区别就在于,强者能够抓住逆境背后的机遇,在绝境中逢生。而弱者则是在逆境中随波逐流,在绝境中选择了放弃。失败者并不是比成功者差,而是在逆境或绝境中,成功者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
曾经的我还以为进不了理想的中学,但正是我坚持着心中的信念和梦想,终于如愿以偿。每当自己一次次挫败,感到自己不行了,失败了,我都会启用这种力量,让我重新站起来。
“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大多数人都是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只有坚持到底,那么就一定会成功!坚持就是胜利!我们要学习中国女排那永不放弃的精神。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4
什么是女排精神?为什么女排精神这样振奋人心?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只要是看过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那么大家就会明白什么是女排精神,大家就会懂得为什么女排精神会这样深入人心,这样引人深思。
2016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在这一年,中国的体育健儿们在奥运赛事上面大放异彩,为国家争得了一枚枚珍贵的奖牌,为中国挣得了一份份自豪与荣誉,为自己赢得了一次次掌声与欢乐。更让人值得兴奋的是,沉寂多年的女排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郎平朗指导的带领下,这一群勇敢而又美丽的女孩子们终于赢来了一个令人永生难忘的金牌,实现了真正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华丽逆转,让国人为之而动容,让中国为之而激荡,让世界为之而震撼。
当然,除了珍贵万分的金牌让人振奋之外,最令人推崇的是,女排精神火了,坚持就是胜利,不放弃,不言弃的女排精神真正活起来了。在这一伟大精神的带领下,不只是体育界大放异彩,倡导女排精神,就是整个中国的各行各业都把女排精神当成了一种奋斗的动力,坚持的勇气。
如果说到这里,你还不知道什么是女排精神的话,那我想说,女排精神就是一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与毅力,永不服输的坚强与韧性,永不言败的决心与勇气,永不投降的骨气与侠气,永不妥协的自尊与自强。正是因为这种震慑灵魂的精神与品质,女排才能再次登上巅峰,让全世界为之喝彩助威,让全中国为之骄傲与自豪。
而对于女排精神最好的证明就是今年的雅加达亚运会,在这次亚运会上,关注女排的人越来越多,期待女排的人越来越多,相信女排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当然,这些女排的巾帼英雄们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她们终究是顶住了压力,扛起了中国女排为国争光的大旗。
以此来看,在运动界,女排精神真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伟大精神,它可以把女排队伍凝聚在一起,也可以把全国人民动员在一起,它让大家明白了坚持就会看到希望,坚强就会迎来光明。所以,让我们牢牢把女排精神烙印在自己心中吧,只有真正理解了女排精神的含义,我们才能够像这些女排姑娘一样取得成功,赢得掌声。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5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子排球队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的总概括。其具体表现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五次蝉联世界冠军,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她们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国务院以及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妇联号召全国人民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最重要的年终节目之一,今年举办的是第十八届,每年从社会各行各业推选出10位(个)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或群体。
上世纪八十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三十多年来,女排魅力不衰,粉丝遍中华,纵跨几代人。
2019年国庆前夕,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战绩赢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这也是中国女排第十次荣膺世界大赛冠军,女排姑娘的成就,显露出祖国至上、顽强拼搏、胜不骄败不馁的英者风范,也成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生动见证。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6
中国女排的这块金牌,无疑是本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块;女排这场决赛,应该是本届奥运会最多中国人观看的'比赛。不靠明星,不比段子,比赛本身就是最吸引人的看点。不分年龄和地域,多少人屏息凝神,同此欢乐。这就是体育的价值、竞技的魅力。
在某种程度上被碎片化信息和娱乐段子分流了注意力的本届奥运会,这样单纯地享受比赛的乐趣,是久违的美好体验。这场酣畅淋漓的胜利,还重新唤醒了一个词,女排精神。也让今天的年轻人真切体会到,体育比赛所能带来的巨大振奋和凝聚力。女排所代表的理想主义和拼搏精神,在这一刻满血复活。
当然,如郎平所说,单靠精神不可能赢球,实力基础、刻苦训练和指挥布阵,都是必不可少的获胜因素。但是,在进入奥运决赛圈的队伍中,中国女排实力并无绝对优势,队员阵容还曾饱受质疑,能够一路战胜强手巴西、荷兰和塞尔维亚夺冠,临场的那种精气神,就显得非常重要。敢于胜利、永不放弃、团队协作,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女排精神。而这种精神,在今天并不过时。
对本届奥运之旅,女排精神首先是一剂清醒剂:既然上了奥运赛场,目标就要盯着第一,就要敢于胜利。很多人都感觉到,这届奥运会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观众,心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人说是历史性的转折:对金牌看得没有那么重了,不再盯着奖牌榜“金金计较”;评价一个运动员,也不再只系于一次比赛输赢。甚至有人说,运动员的一句话、一个表情都“胜过一万枚金牌”。
我们当然理解,后者只是一种修辞手法,是出于对锦标主义、唯金牌论的逆反。不再金牌至上、运动员更加个性多元,也是一个国家自信成熟的表现。但是,由“唯金主义”到“金牌并不重要”,好像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不唯金牌不等于不要争金牌,宽容失败不等于宽容怯懦、懈怠。
这毕竟是奥运会,不想争第一,就没必要去赛场,不全力争取胜利,是对对手和队友的不尊重,也是对奥运精神的亵渎。女排的夺冠之路并不轻松,一波三折惊心动魄。但要知道,在奥运这个顶尖赛场,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得第一。孤独求败如中国乒乓球队,主教练刘国梁也说自己如履薄冰、夜不能寐。那些虽败犹荣的传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他已经竭尽全力。
女排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内涵,就是集体主义和团队协作。在三大球这样的团体项目上,集体合作和信任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但即便是一些赛场上“单打独斗”的项目,同样离不开团队的作用。任何一个奥运项目,都离不开教练、领队、陪练,离不开协会和专业人员,还需要更多的后备力量和群众基础。不管是作为公共事业的运动员培养,还是西方一些参赛“个体户”,其实都离不开背后的团队和社会支持系统。
谈论女排精神,绕不开的还有爱国主义。出于对举国的体制的反思,以及思想和利益的多元,很多人不喜欢把体育比赛和“爱国”挂钩,甚至把“为国争光”只当成套话和空话。但是,国际性体育赛事,确实是和平时期展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国民风貌的窗口,也与国家形象和荣誉息息相关。
积贫积弱和“东亚病夫”的时代自不必说,即便在很近的时代,体育比赛经常起到提振民族士气的巨大作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希望的田野上”,老女排催生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呼喊;奥运第一金、女排五连冠,都在中国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当今世界,体育健儿奥运赛场夺金,仍是为国家增加荣誉。
奥运会以国为单位参赛,得第一的要升国旗、奏国歌,这些仪式感,都在强化国民的归属感荣誉感。不仅是中国强调这些,即便在所谓“个人主义”的美国,也是如此。美国人对金牌的重视,不见得比别国逊色,金牌榜早就是第一了,还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申诉的机会。还有运动员因为奏国歌时姿势不到位,被网友指责“不爱国”。
虽然金牌不能代表一切,但一个国家在奥运会上的成绩,也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尤其是逐渐剥离举国的体制和“盆景项目”之后,奥运会成绩也越来越能反映一个国家的公众体育水平,进而反映国民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而且,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表现出的顽强拼搏、勇争第一的精神,也会灌注到全社会,融入整个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搞竞技体育,需要过关斩将争第一,更不能少了这种精气神。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7
电影《夺冠》展现的中国女排从“五连冠”到跌入低潮期,再到重返奥运冠军位置,其中的曲折,以及曲折背后种种精彩故事,都有着丰富的戏剧性,能够在新春佳节之际,看到这样一部富有情怀的电影,感到非常的鼓舞人心。《夺冠》通过艺术加工更加全面的诠释了“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是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精神。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给予全国人民巨大的鼓舞。全国人民都在向女排学习。从此,女排精神广为传颂,家喻户晓,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女排精神的激励下,为中华民族腾飞顽强拼搏。
女排精神需要传承、需要融入新的内涵,但关键的内核不能说变就变。中国女排恰恰是做到了刻苦训练、顽强拼搏,恰恰是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融入了新内涵,这支队伍从胜利走向了胜利。
一支队伍身上不能没有精气神,一支运动队身上就更不能没有精气神。学习中国女排,就要学习这支队伍刻苦训练、敢打敢拼,就要学习这支队伍胜不骄、败不馁,就要学习这支队伍在实战中不断将科学、理性、与时俱进的因素不断融入女排精神,惟其如此,更多运动队、更多队伍才能学到真经、才能开启用胜利鼓舞斗志之路。
时至今日,女排精神已经超出体育竞技的范畴,与时代同呼吸、与国人共命运。正如主帅郎平所说,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出战,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我们的使命,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中国女排心得体会篇8
中国女排,是中国各体育团队中成绩突出的体育团队之一。
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冠,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又在2003年世界杯、2004年奥运会、2015年世界杯、2016年奥运会四度夺冠,共九度成为世界冠军。
女排姑娘们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她们在世界排球赛中,凭着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为国争光、为人民建功。
跨越大海,中国女排又一次踏上了世界大赛征程——
9月14日至29日,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包括朱婷、袁心玥等奥运冠军在内的16名队员随队出征,开启卫冕之旅。
中国女排的精神,就蕴含在一场场世界大赛、一次次巅峰对决中。
2019年6月6日,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女排在0比2落后意大利女排的情况下,一路逆转,最终3比2夺冠;
2016里约奥运会女排决赛,中国女排在先失一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逆转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拿到里约奥运会金牌;
2004年奥运会女排决赛中,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奇迹般地连扳三局逆转战胜俄罗斯,第二次在奥运会女排比赛中摘得金牌;
从世界杯冠军到世锦赛冠军、从奥运冠军到亚锦赛冠军……中国女排以顽强战斗、勇敢拼搏的精神创造奇迹、铭刻历史。
高高跃起、奋力扣杀,打出的球像重炮一样疾速凌厉,为球队拿下一个个关键得分点……这是20世纪80年代,郎平和中国女排给全世界观众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在这之前的1978年的曼谷亚运会上,当教练决定让郎平担任主攻手时,引发了争议和担忧——名不见经传的郎平刚从业余体校被选进北京青年队时,身材瘦长,各项素质较差。
但郎平没有让人失望,经历了一年超乎寻常的极限训练后,在曼谷亚运会上几场关键比赛中,她的表现博得了满堂喝彩。
女排精神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中接续传承。
1981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折桂,这是她们拿到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二年,她们又在世锦赛夺冠。但在体育赛场上,挫折和考验如影随形。
1984年的洛杉矶,是郎平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在小组赛,她们1比3输给了东道主美国队。输球后郎平特别自责,之后她冷静思考分析,找出了发挥失常的原因。
在全世界瞩目下,郎平和女排姑娘们用一场漂亮的3比0,硬是把“挂在别人脖子上”的金牌摘了下来。
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在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上完成了5连冠,成为世界排坛第一支连续5次夺魁的队伍。
“真正让我们为女排骄傲的,不是一直胜利,而是从不放弃。”
从不放弃,始终贯穿着中国女排的过去和现在。
2004年,雅典奥运会。成为夺冠热门的中国女排面临重重困难:为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的主力功臣赵蕊蕊受伤缺阵,中国女排亦在较早前的世界女排大奖赛宣告卫冕失败。
不过,中国女排在比赛中越勇,最后杀入决赛。面对强大的俄罗斯队,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情况下连扳三局,最终以3比2逆转击败对手,时隔20年再次获得奥运会的金牌。
2013年,再度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的郎平,面临的是比上次更困难的局面:女排在伦敦奥运会未能跻身四强,队伍人才断档、后备薄弱,甚至连基本功、心理素质都不过关,想出成绩难度极大。
但郎平又一次证明了她“铁榔头”的坚决:“接!为何不接!30年前我可以,30年后依然没问题!”
有心如此,然而现实残酷。
2013年9月,郎平重新执教不到100天时,中国女排在亚锦赛上先输泰国又输韩国,只拿到第四名,是30多年来的最差战绩。
最困难的时候,郎平言传身教,以女排精神鼓励弟子们扛过去,并带给她们真正的竞技水平成长。
历史惊人地相似,奥运会再次成为郎平的“逆袭之战”。
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小组赛败给荷兰、塞尔维亚、美国,仅以小组排名第四进入八强。
然而,接下来女排姑娘们不仅力克东道主、上届冠军巴西队,还拿下荷兰,战胜塞尔维亚,夺得了那届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分量最重的一枚金牌。
许多人与30多年前一样,再次因中国女排而感动落泪。
“我觉得我心中拥有梦想,有目标和追求。选择了排球的职业道路,能取得成绩,是对自己辛苦付出的回报,我们会尽我们的力量去争取每一场球的胜利,争取最好的成绩。”在排球生涯取得诸多成绩和荣誉后,当今的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多了几分深刻体会,“在中国女排这个集体里,女排精神的传承是激励我取得进步的原因。”
观看比赛时,我们欢欣鼓舞、感动振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是自己的观众,一样需要面对竞争,为了更好的未来奋斗。
“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女排精神连着时代发展,反映着时代精神。
从起点到低谷,从低谷到高峰,中国女排有自己不变的底色,有接续传承的精神。
女排精神对我们每个人最深刻的意义就是,让我们永远斗志满满,从不轻言放弃。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画中国演讲稿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