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增强自我意识,提高情感智慧,每一次心得体会的记录都是对自己生命的感悟,它赋予我们坚强的内心,能够勇敢地迎接未来的机遇,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篇1
“只有天空是纯洁的,没有虚伪,没有欺骗,没有什么能够和它相比,天空之中只有安静、柔和。”
本书的主人公:安德烈一生的心路历程可谓曲折坎坷,而那片清醇高远的天空成了他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的连接点,影响了他一生。
安德烈说:“荣誉和地位——这是我最为珍爱和重视的两种东西。”于是在混战中,他没有听从命令,独自冲锋,为名声而战,不幸跌成重伤。当他醒来时,迎接他的是一整片天空。只有那无限遥远的苍穹和高高漂浮的云朵,无边无际。生死边缘徘徊的安德烈感叹“为什么我从前没有注意到它呢?”是的,游走于各种社交场合,满目都是荣耀、名利又怎容得下博大的天空呢?终于明白“一切是空虚”。当他被拿破仑救起时,仍凝望着苍穹。鄙视宽广天空下,恋战的拿破仑的'渺小,微不足道。爱国之情被天空激发起来:“人类在死亡面前是多么无力。但与庄严而伟大的使命相比,死亡又变得何其渺小。”面对天空他重新审视了生命的本质意义。
广阔的天空赋予了安德烈比天空更博大的胸怀,教会了安德烈博爱。
新生的安德烈醒悟了,走出了虚幻的生活,开始了全新的旅程。在对人生意义不断地探索中,安德烈把爱洒向了自己的奴隶,实施了农奴解放。他一度因妻子去世而消沉的心,在遇见娜塔莎后,爱火重燃,深深被姑娘的天真烂漫所吸引,恢复了对生活的热情。战争又一次爆发了,安德烈带着满腔爱国热情上了前线,担任轻骑兵团团长……。
天空的博爱使安德烈走上了生活的正轨,走向了成熟。纯洁的天空净化了安德烈的心灵,带给他灵魂的安静、坦荡,教给了他包容的广阔胸襟。后来,亲密的恋人娜塔沙爱上了花花公子阿纳托利。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原谅了他们。因为生命让他的灵魂得到了超脱,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他学会了上帝之爱,“用人类的爱去爱,爱可能变成恨,但上帝之爱是永恒的,任何事情也不能改变它,死也不能,它是坚不可摧的,灵魂的本质就是上帝之爱。”爱亲人,也爱敌人,以仁慈的心包容敌人。安德烈因战争而伤,此后,他一直接受着《福音书》的熏陶,带着对生命的醒悟离开了人世。正如他自己所说:“从面对天空那次死亡体验后,就再也不害怕死亡了。”安德烈带着对上帝的爱去拥抱那片天空了。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学会上帝之博爱,爱亲人,也爱敌人,爱身边的一切,那怎么还会有战争呢?先哲们早就有了“主张兼爱,反对兼并战争”的墨家思想,然而后人们都好似忘了。博爱不易做到,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学习实践,倘若我们努力以慈悲仁爱为怀,心容天下,则“太平盛世”不远矣!战争伤害了他人,也伤害了自己,某些人如果能将战争所耗的人力、财力用来关爱那片贫瘠的土地,那么阿富汗、伊拉克也能成为“桃花源”、“乌托邦”。很不幸,黑色的硝烟还是玷污了纯洁的天空,乌烟瘴气。
于是,我们只能期待下一个孔子。
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篇2
俄乌战争对世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对我们国家也是很有启发的,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做分析。
纵观人类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区域性的富裕如果忽略了自身的军事防御建设,必将招来祸端。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就是列强用不平等条约一次又一次地撕裂中国丰腴而没有肌肉的身体。中国人善于经商生产和喜欢赚钱。南宋的逃亡政府,带着拖儿携女的臣民,逃难来到临安(现在的杭州)临时安顿,短短几十年,就在落脚处建成富庶的社会。但是只图安逸享乐的环境,不图未雨绸缪的强军,最后还是亡国。
无数历史事实证明,富饶固然重要,但是在弱肉强食的丛林中,没有强大的军事摆在那里,终将灭亡。当今的中国,已经不局限在封建的陆权区域,而是在地球村,世界变得小了,一不小心就要碰头。战略态势已经不是孙子兵法能够解决了。
高科技武器、空天技术的出现,使战争变得十分透明和摧毁力爆棚。所幸的是我们的党,我们的精英早已觉醒,几十年来坚持强军。不单要有陆军、有空军、更要有能走遍全球保卫我们的国家利益的深蓝海军、更需要有火箭军和太空军。要不断地研发前沿的具有虽远必诛的武器。
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扩张者、盛极一时也从没有殖民海外、几千年困守中华大地。尽管在现代看来,这是一种落后的族群思维,我们几千年没有发展成为海权国家,哪怕就是昌盛时期郑和下西洋,也只是纯通商互利,中华民族的骨子里从来就没有海盗基因,也正是这样才给遥远的小国以机会。
然而世界上的列强可不这么认为,他们骨子里的等级思维已经根深蒂固,就是容不下别人比他先进。单一个华为公司5g技术的领先,他们就已经容忍不得,更何况整个中国蒸蒸日上的势头。美国已经对中国几百家科技企业、大型公司、学校、个人等的无理制裁就是铁证。醒醒吧,同胞们!不能再对帝国主义存有幻想。
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篇3
从故事一开始,战争与和平这两条线索就"和谐"地交替进行着,到1820年,这两条主线就明显地交融在一起了:彼得堡的宫廷正在举办沙龙宴会时,莫斯科的居民正从将要被炸毁的城市逃出……作品有着许多类似这样的场景描写,在让人影响深刻的同时,也不断地催人思考。当战争平息下来几年之后,我们仍然能从"和平"这根线条中隐隐看到残留的战争的影子。
战争的场面经过精工描写变得活生生起来,战士们在战场上的奔跑厮杀,简直让我喘不过气来。贵族伯爵皮埃尔·别祖霍夫看到早晨的雾气笼罩着灌木丛,忍不住赞叹这般美景,和平时期司空见惯的景色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中竟然是那么难得!只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才能深刻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战争期间,人们开始真正懂得珍惜一切事物:亲人、粮食、风景……战争使得和平时代的一切梦幻主义者变成了现实主义者。
我发现在作品中,不管是俄军战士们用生命换取的一场场胜利,执着地捍卫自己的国土;还是法军突破俄军的一道道防线,直逼莫斯科的军事行动。交战双方都是打着"效忠皇帝、振兴民族"的旗号的。在那时的俄国,亚历山大所到之处民众一片欢呼,在小说中,当尼古拉和别佳·罗斯托夫见到沙皇时激动万分,觉得自己就算战死沙场也是值得的了。而在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路易十六的统治之后不久,拿破仑又称帝了,法军也是打着皇帝和民族的旗号到处征讨的。实际上,历史书上对拿破仑战争的评价也是正面居多,在我眼中,战争的性质由此变得相当复杂。
托尔斯泰把历史的进程比作"推动人类进步的神秘力量",这个力量不能用"好"与"不好"来评定,而且这股"神秘力量"往往会使一个民族驶入暗无天日的黑洞,在这股神秘力量面前,你会看不清方向,你会无法招架,希特勒时期的德国即使如此。这股神秘力量还会淘汰落后的制度,欧洲文艺复兴、中国辛亥革命、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这些进程并非都是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的,但其进程都堪称惊心动魄。
既然托尔斯泰是以"抽象"的形式描写战争与和平这两个宏大的主题,那么我也学着抽象地思考:在战争时期,和平是抽象化了的;在和平时期,战争也会被抽象化。
历史却往往都不是这样。
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篇4
古往今来,这世界上战争总是不断的。就我们中国来说,从夏到清朝的变更,换了多少个统治者?经过了多少次的战争?可是,谁是真正的受害者呢?
战争,不仅意味着一场输赢的比赛,还有着泪水、血水、痛楚和喜悦。泪水,是在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流出来的;血水,是战死沙场的烈士们流出来的;痛楚,是一个国家从兴盛走向衰败民族的痛;而喜悦,则是成功者的表情。人们不想有战争,可自己却引发战争,为何呢?是为了自己版图可以扩大吗?是为了人民的幸福吗?不,不是。是为了他们的私欲,是为了他们的野心。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错,是很激烈。不过,请你想一想,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又是什么呢?这还不足以给人们给予警告吗?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惨痛的历史被人们淡忘了,也包括曾经的伤痛。南京大屠杀、九一八事变、珍珠港事件……诸如此类的战争,哪一个没有饱含硝烟、没有生离死别、没有痛苦绝望呢?
人们真诚的发自内心的呼喊出一个词——和平。和平可以将痛苦化为欢乐,和平可以将满天硝烟变为晴空万里。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需要和平。
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篇5
没有什么十恶不赦的混蛋,但同样也没有什么至大至伟的圣贤,每个人都以生命的形态游历于这大千世界之中。还有什么比这份更真实,还有什么比这更伟大,还有什么比这更贴近人心。我猜想这部著作的经久不衰或许就在于此。他所展开的画卷,正是通向人类心灵的道路,他所描述的一切,正是生命所赋予我们的内涵。
历史一次次向我们诉说着答案,但那份谬误的轮回却总是在我们身旁若隐若现。人们常感叹这个时代下假象的引诱已经太多太多,人们不再被无知的敏感而伤害着,反倒由幻象所编制的层层蔽障已使我们太过麻木。这个时代或许已经不缺少天马行空的断想。反倒是那份对现实的最质朴感悟却总是被淹没在鼎沸的浮华喧嚣中,有的甚至被我们那份无聊时所产生的猎奇心所替代。世界是一个潘多拉的魔盒,在那里面不仅孕育着希望,还有许多挑战与困苦。正因为如此对现实的把握、认清和思考就更加重要和必需了。我们要用怎样的自己来面对我们最现实的生活,用怎样的心情来面对周遭的瞬息变化,更重要的是在这一切的一切中我们自身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和意义呢?生命是在现实中延续的,具体到了个体他便成了为了一份份生活。把握住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倾听我们内心的每一份诉求,给我们生活以最真挚的感悟和祈福。不正是这个世界以生命的名义给与我们存在的最伟大定义和赞赏吗?
和平中的希望和梦想是孕育我们生命的乳汁,而战争中的残酷和痛苦却是我们永远抹消不掉的苦果,而正是在这天堂与地狱之间,生命铸造了他最不可辩驳的真实和奇迹。
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篇6
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父母最终的目的是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家庭的孩子和父母都有一场战争。
作者:可乐妈。青春叛逆期是孩子留给父母最后的机会。北大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薄世宁主任曾经分享过一个故事:一个高中男生,在家里和妈妈因为学习发生矛盾,母子二人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过了一会,男生趁妈妈不注意打开窗户从五楼一跃而下。虽然抢救及时,但男生下肢的骨头已经全部粉碎性骨折,颈椎也摔的粉碎性骨折。就这样,一个好好的孩子成了高位截瘫患者,呼吸要靠呼吸机,血压要靠升压仪,往后余生他都没有办法像同龄人一样奔跑跳跃。看了这个视频很多人痛心疾首。有人问这孩子为什么这么傻?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毁了自己的一生。可实际上他不是傻,而是孩子到了14岁左右就会进入一段心理断乳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过去的心理模式被打破,新的心理模式又尚未完全建立,所以看起来格外叛逆和矛盾。整个人变成了一个火药包,易燃易爆炸。这时候父母的态度便显得至关重要。
宁医生在视频的最后语重心长的说:在孩子的青春期比逼着他天天学习更重要的是家长能够多陪陪孩子,多和他聊聊天,多和他一起分享一些事情。因为你一旦错过了这个时期就永远也回不来了。这也验证了一位作家曾说过的那句话: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有有效期的,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十年前有效老,和青春期的孩子硬碰硬,家长只会满盘结束。
一位网友曾经分享过自己和父亲的故事。从小到大父亲对他一贯很严苛,除了吃饭睡觉,父亲不允许他有任何的娱乐活动,每天只能看书写字,哪怕停下来倒杯水。父亲都要骂他要饭的脑袋饿死的货。进入青春期后父亲更是变本加厉。每次喝醉了酒总会随手抄起身边,任何东西往他身上招呼,还振振有词的说道:这是我儿子,我有权利弄死他。
初三那年寒假他在家写作业,写着写着笔没水了便出去买笔。可父亲一看他不在家以为他是出去玩了,于是一把火烧了他的书本作业,开学后也不允许他去学校报道,而是将他扔在了一个汽修厂。他回忆到三天后亲戚来接我,接走了我的躯体。而我的灵魂溺死在了机油里,埋葬在了底盘下。
经历过这件事后他看似认输了,在旁人眼里他比以前更加上进懂事。他刻苦学习,最终以高出一本线,30分的成绩考入了大学。可没人知道的是父亲长期的控制和羞辱,让他的心里酝酿出了一个复仇的计划。他用了8年时间,每天像个机器人一样学习生活,直到大学毕业前一个月他纹身打耳洞,申请退学,不顾父亲亲戚的反对,去了一家网吧当网管。就这样他用一种极端的以毁掉自己整个人生为代价的方式,从父亲手里扳回了一局。
不管初衷是什么,一旦父母为了战胜孩子而选择否定打击控制孩子,那么最终的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孩子的成长变得格外艰难。父母的余生只剩下后悔。就像有句话说的,每个孩子和父母之间都注定要有一场战争。如果孩子赢了是喜剧。青春期孩子对父母的需要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如果一个孩子要成为一个成年人,是要踩着一个成年人的尸体,才能完成这段成长之路的。面对一个千方百计想战胜父母的孩子。父母真正要做的不是对抗,也不是镇压,而是让孩子打败自己。上中学时,我一度觉得打耳洞是一件很酷的事情。所以趁着假期在左边的耳骨上穿了两个洞,不料几天之后耳朵却发炎了。被父母发现的时候整个耳朵又红又肿,爸爸又急又气骂我。你看看自己像个什么样子,还是个学生吗?在哪里学的不三不四的样子?我正准备回嘴,妈妈却起身把我拉进了卧室。本以为妈妈也会狠狠的批评我一番,可没有想到她从始至终都没有那么做,只是温柔的望着我,引导我讲述自己的理由。你什么时候去打的呀?为什么突然想去打耳洞呢?上学期看了一本小说,里面有个男主角,左耳朵上一直带着两枚钻石耳钉。我想象了一下感觉很独特,我也想变得与众不同。听了我的理由,妈妈抱了抱我说:妈妈明白了,可即使没有耳洞,你也是我心里最独特的存在。
说罢便带着我去医院开药。回家的路上还给我买了一对亮晶晶的耳钉。或许妈妈并没有想到,正因为她当初的退让。正值青春期,像个刺猬一样的我才有了成长的空间。从此以后,我也鲜少有,再做那些标新立异的事情了。其实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是充满矛盾的。他们看似斗志昂扬无坚不摧,其实内心无比渴望被接纳被关爱。就像《解码青春期》一书中写的。当一个孩子不断的推他的父母,挑衅他的父母,不断的做这个测试的时候,其实他就是想看看父母爱不爱自己。
该书的作者乔西西普,也曾是一个叛逆少年。作为一个孤儿,他曾辗转过多个寄养家庭,每次被送往寄养家庭时他就会捣乱惹祸。用各种方式激怒养父母,并暗暗的计算多少天后自己会被赶走。直到遇见一个无论他怎么调皮恶作剧,都愿意包容接纳他的养父。
当他酒驾被捕后,养父对他说:你视自己是一个麻烦,但我们视你为一个机会。正是这句话让乔西下决心改变,最终成为一个研究青少年问题的专家。
青春期的孩子总是矛盾且迷茫的,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作为曾从青春期走过来的父母,一定要记得,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在言语和行动上战胜我们的敌人,而是一个懂得示弱和共情的朋友,也只有听见孩子叛逆背后的呐喊,斗争背后的呼唤。父母才不会跟孩子剑拔弩张,斗得两败俱伤,孩子才能平稳的度过动荡的青春期。无条件的和孩子并肩而立,才会赢得他们的心。我很喜欢作家刘娜分享的一个故事:一位叫劲姊的妈妈,有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儿子。中学时她多次被老师请到学校,以至于一看见老师的号码就紧张,可她没有因此而指责打骂儿子。有一次老师又打电话给她,说儿子伪造走读证,多次混出学校。当时妈妈正在另一座城市出差,向老师说明情况后立即出发,终于在晚上10点赶到了学校。见到儿子时他正在走廊上罚站,妈妈没有冲上去教训他,而是问他吃过饭了没有。儿子摇了摇头,妈妈便把路上给儿子买的饭菜,递给了他。学校给出的处罚结果是停课三天,记过处分。妈妈一句话也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乌与俄战争心得体会篇7
来腾冲之前,经常听爸爸给我讲起远征军的英雄事迹,今天,我终于来到了这里,来祭拜这些英雄们!
一来到门口就能看到“国殇墓园”白底蓝字四个大字悬挂于墓园正门上方,显得凝重悲壮。墓园的修建全是由人民自发捐赠建成的,整个墓园占地80多亩,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攻克腾冲战斗中阵亡将士而建的墓园,目前是中国规模、保存也最完整的将士纪念陵园。
进入大门,在大门的旁侧,竟有一座低矮的小圆墓,上面写着“倭冢”,原来这竟是几个日本军官的墓,这几个日本人啊可坏了,还参加过南京大屠杀,虽然当时这几个人已经投降,按说是不能杀的,可当地人民实在憋不住内心的怒气,一拥而上将这三个日本军官以跪姿活埋,面对陵园,后来日本国出高价想讨回这三个日本军官的遗骨,可腾冲人说:“我们宁愿穷一百年,一千年,也不会做出这种对不起英烈的事!”
往墓园的后山走,有一个山坡,周围松柏挺立,有山有水,3646块小碑自上而下,呈辐射状纵队排列,每一块石碑上刻着他们的名字、军衔等,排列的顺序和当时抗战站队的顺序一模一样……这里还埋葬着一些被称为童子兵的小孩子,最小的仅仅只有8、9岁,他们杠着土枪土炮就往敌军的堡垒冲刺,可是他们的土枪土炮连在敌人堡垒上留个小坑都不行!敌人的炮火又非常猛烈,所有上战场的童子兵们是有去无回!看到这里,我已经热泪盈眶,非常庆幸自已生活在和平年代,同时非常感动。
我庄严的在“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纪念碑”前行了队礼,感谢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希望永远和平,不要战争!
老师的话:看了胤词的文章,心情很沉重,这大概也是你在参观烈士陵园时的感受吧!为了和平我们付出过太多惨重的代价,今天的幸福生活有着无数人的青春和热血。感谢你的这次旅行,也感谢你的队礼和希望!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企业心得体会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