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数据来证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事迹材料是我们在特定领域内的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有力证明,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00后杰出人物事迹8篇,感谢您的参阅。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1
37年间,山西静乐县双路乡卫生防疫员王元林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都马虎不得。
见到王元林那天,是6月30日。吕梁山东麓的双路乡迎来一场久违的细雨,静谧山乡透着阵阵凉意。王元林正准备出门,张亮杰的孩子3岁了,该加强接种流脑疫苗了,半月前娃儿发烧不能注射,今儿得再去一趟。他小心翼翼地把疫苗和冰块从冰箱移入随身背的疫苗箱,边穿那件出门才穿的中山装边说,针眼上的是天大的事,件件马虎不得。他要去的是15里外的兰家山,从河滩下去,再沿着陡坡爬上去。
61岁的王元林已经这样走了37年。37年中,他为全乡15个村的孩子接种疫苗,接种疫苗达20万人次,实现了规范接种、安全接种,100%完成国家强制免疫。其间,没发生一起基础免疫传染病,没发生一起接种纠纷。
王元林先后获得省级计划免疫先进个人、法定传染病报告先进个人、免疫规划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日前,山西省卫生厅授予他卫生防疫楷模荣誉称号。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山西省静乐县是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在王元林童年记忆里,就有天花、脊髓灰质炎、流脑等疾病流行。他亲眼看到这些传染病夺去很多孩子的健康和幸福。初中毕业后,王元林选择了在县卫校读书。1973年毕业返乡后,他成了全县第一代乡村防疫员,那时候,因为知道怕,就更懂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起初,大山里的人不大明白,自家孩子没病,为啥要挨那一针,还吃那些红红绿绿的药丸丸?王元林只能一趟趟地找上门,一家家地做工作。兰家山村的赵桃娥是个聋哑人,家里3个孩子都到了接种疫苗的年龄。王元林几次上门,任凭怎么说、怎么比划都不行。好不容易请人帮忙用哑语把道理说清了,可赵家又拿不出钱来接种。王元林二话没说,自己垫钱给3个孩子打上了疫苗。
王元林每到一村,总要打听谁家快生孩子了,谁家刚生了孩子。一有新生儿的消息,他就立即上门,为孩子建起健康档案。春去秋来,看着王元林一趟趟地跑,听着王元林一回回地说,乡亲们明白了:这疫苗,谁打上,对谁好。
为了不漏掉一个孩子,王元林走遍山乡,风雨无阻。去年春节刚过,大雪纷飞,正好李天亮家的新生儿到了接种期。王元林背起药箱,深一脚浅一脚地直奔10多里外的南黄苇村。两个多小时后,当满身是雪的王元林撩开李家土窑洞的门帘时,李天亮惊诧地说:这么大的雪你还来?王元林却答:这么大的事,我怎能不来?
一次出诊的路上,天忽降大雨。坡陡路滑,王元林左膝盖重重磕在石头上。他挣扎着爬起来,一瘸一拐坚持走到大山深处完成接种。他的左腿从此落下毛病,不能弯、蹲不下,天一凉就疼。跑山路最费的是鞋,王元林每年要穿坏老伴亲手做的七八双布鞋,布胶鞋一年也得两三双。他说:苦点累点不怕,就怕误了娃娃。
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那天,在张亮杰家,王元林仔细给孩子测过体温后,才给孩子接种了流脑a+c疫苗。张亮杰有些不好意思,打一针害你跑两趟,还下着雨!王元林认真地说:发烧是典型的接种禁忌,带病接种是害了娃。为了娃,多跑几个来回算个啥?
如今,双路乡的许多老乡都能说出接种疫苗的禁忌常识:感冒、发烧不能打;吃鸡蛋过敏不能打;糖丸必须用凉开水调成糊状服下,水温千万不能高这都是王元林走家串户宣传的结果。
为保证疫苗安全有效,王元林常年养成两个习惯:不管多远的路,他从不在外过夜,以保证便携式疫苗箱维持正常的低温;一进家门,不管白天黑夜,首先要按一下房灯开关,看是否停电。一旦停电,他就立即将冰模板一个个挪到冰箱冷藏室,以确保疫苗质量。王元林说:一个细节把握不好,就会出大事。
王元林出门喜欢穿4个兜的中山装,兜里总装着几个64开大小的本子。在他家一个纸箱里,这样的小本本有几十个。小本本上详细记录着孩子的名字、所在村庄、父母姓名、出生年月日,曾经接种的时间、疫苗名称,还有每次疫苗的批号、日期、产地和生产日期。每个月,王元林都要根据小本本自行设计一张疫苗接种行程表,哪天去哪几个村、哪个村有几个孩子需要接种,都做了标注,一个都不漏。
王元林生活中,一切都围着疫苗转。一次,王元林高烧39摄氏度,人躺在床上,心里却想着10里外的砚湾村,那里有个孩子等着接种。接种疫苗有规程,不能错过周期,他给自己打了退烧针,就头顶烈日出门了。今年春节,狼儿沟村老赵带着1岁多的孙子回乡过年,正月初八就要返城。初七一大早,王元林冒着刺骨的寒风来到18里外的狼儿沟村。看到王元林冻得发僵,老赵心疼地说,晚打一针不要紧!王元林却说:接种晚了,惹上些病,我可就害了你们了!
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王元林生活的神家村,是双路乡政府所在地。这些年,村里盖新房、建小楼的人越来越多,有的还开回了小汽车,王元林的日子却过得紧巴巴的。住了20多年的两间老屋漏雨走风,老伴说,要翻修得四五万元,修不起呵!现在老两口借住在同村的二女儿家,家里除了公家配给的电冰箱和一个文件柜外,没什么值钱的家什。
在王元林心里,觉得最亏欠的就是自己老伴和两个女儿。王元林的工资起初只有26。5元,到上世纪80年代,涨到每月60多元,至今,他的工资也只有370元。30多年,王元林没给家里挣回什么家当,一家四口的生活全靠家里的6亩责任田。因经济拮据,大女儿只上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二女儿初中没读完就外出打工去了。由于王元林常年奔走在山乡,家里的农活全靠老伴一个人操持。提到老伴,王元林有些哽咽:她懂得我,我感谢她!
王元林也有不少开心事。我管的辖区,我管的事,娃娃们没一个耽误,都健健康康的。还有许多事,也让王元林感到欣慰。前年,在外打工的女儿、女婿回村盖房。动工那天,没有打招呼,前村后邻的乡亲们都来了,大工、小工全都不要工钱;地里的农活老伴一个人忙不过来,总有乡亲过来帮把手;走在山间,谁开车或骑车碰上了,都会毫不犹豫地停下车,捎他一程。
想想这些温馨事,王元林觉得自己是最幸福的人,乡亲们待见咱,比啥都强!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2
3月5日,陆鸿告诉记者,多亏当地政府帮他解决了厂房问题,他的相册工厂才能做起来,甚至在疫情期间还新增了外贸业务,目前工厂各个渠道的网店有十几家,厂里的48名员工中,有35人是残疾人。2024年,工厂的营业额达1300多万元。“就像《感动中国》颁奖典礼上说的人生贵自强,一方面确实是我自强、坚持,另一方面,我也遇到了很多贵人,包括政府也协助我度过了很多难关。”
站上课堂分享创业经历 希望对这个奖问心无愧
十几天前,陆鸿就参与了《感动中国》颁奖典礼的录制,但回家后他仍旧全身心扑在工厂里。生活似乎没有变化,但陆鸿又确实发生了改变。他说,镇里之前就想给他开个课堂让他分享自己的创业经历,但他一直犹豫着,录完节目回来后,他答应了。“镇里领导一直很重视,我想着我都感动中国了,还应该感动更多人,就胆子大了一把答应了。其实我还做的不到位,如果是我自己评,我不敢说自己感动中国,希望多做点事,对这个奖问心无愧。”
一路走来,陆鸿身上体现着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他常说“干就行了”,“所以我们结合他的自强故事,推出‘陆鸿·gan课堂’,线上线下融合分享他的创业奋斗经历,感动鼓舞更多的人走好自强人生路。”接下来,当地还计划让“陆鸿·gan课堂”走进校园、社区,激励更多青年、创业者、残疾人等群体。
3月3日,陆鸿第一次站上了这个课堂,给镇上的约80名观众分享了自己的创业经历。他说自己起初特别紧张,但他明白一定要走出这一步,“我讲的时候,下面好几次响起了掌声,有的人还流泪了。”陆鸿开始相信,自己的经历确实能激励一些人。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3
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当岁月的车辙碾过那片戈壁滩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天空中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融合在一起。他是当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我是在寒假时晚上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时,才初步了解了邓稼先。邓爷爷那对工作负责、一丝不苟,对祖国尽心尽力的表现打动了我。他不论是对工作,还是对生活,都极其负责任,他那对工作的态度使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让我学习到了,只有在学习上认真刻苦,才能取得好成绩。
就举我印象比较深的一个例子吧:
那是我国原子弹即将发射的时候,各部门都在进行最后的检查,忽然发现一个部体的许多电缆中夹着一个小螺丝钉,这螺丝钉虽小,完全可以导致整个原子弹瘫痪。在这迫在眉睫的`时刻,邓稼先主动请军去找那“致命”的东西。经过几个小时的细心检查,终于解除了危机,我国第一枚原子弹成功发射。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病前坚持一线工作,半夜冒雨抢救工程,成功时脸上的喜悦……邓爷爷的高贵品质不胜枚举。
我想只有用莲来比喻他才是最恰当的,他那忠诚平实,真诚坦白的品质别人是不能模仿的,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4
钱七虎被称为“国家铸盾者”,但它研究的领域不仅仅和国防相关,和民生也息息相关。
咱们的城市其实是个立体式,地下空间也要被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地下隧道,地铁,地下车库,地下防护工程等,而钱七虎也是我国最早提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科学家之一。
2002年,钱七虎建议在长江上修建水下隧道,这样可以不占用航运空间,2年之后,他成为了南京长江隧道工程建设的专家委员会主任,长江水文条件复杂,地下岩层又非常坚硬,在这里修建隧道,也是一场硬仗。
刚开始,设计单位想要采用:沉管法,但是钱七虎认为不行,因为长江上游的三峡工程也会对水文造成一定影响,沉管法有可能会让隧道暴露在水面之上,无法满足航运要求。
钱七虎建议使用盾构法,也就是使用盾构机开挖隧道,盾构机一旦进入就意味着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但是当时我国没有满足要求的盾构机,只能从国外进口。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盾构机出现了问题,导致工程一度暂停,甚至有传言说“长江隧道要烂尾”,在这种背景下,钱七虎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工程决不能报废,更不会烂尾。
与此同时他领导小组找到问题,发现是盾构机刀具磨损的预警出了问题,盾构机没有问题,而是刀具磨损太严重,但是预警没有发出警告,以至于工程停工。
找到了问题之后,就解决问题,国外进口的盾构机刀片无法满足该项目的需求,所以国内厂家就对刀具自主改良,最终工程再度启动。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5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带着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到敦煌,全部身心投入到国家的文物事业中,在大漠深处一呆就是47年,为世界遗产敦煌莫高窟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了杰出贡献。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历经千百年来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已经十分脆弱,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文物,樊锦诗同志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聪明才智。在工作中,她始终坚持贯彻国家“抢救第一、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重视在石窟保护中的应用。她带领科研人员,经过艰苦探索和不懈努力,在古遗址的科学保护、科学管理上走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路子,把敦煌石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文物保护方面,樊锦诗同志和她领导的团队,初步形成了一些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在管理上建立一整套遗址管理制度、有效地阻止了人为因素对石窟的破坏,通过环境监测与研究,对莫高窟窟区大环境及洞窟小环境做出了科学的质量评价;以工程阻沙、治沙、固沙为主的综合治沙防护系统已成一定规模,沙害治理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多年研究和探索,确定和形成了一套砂砾岩石窟崖体裂隙灌浆、风化崖面防风化加固的材料与工艺,有些技术从材料到施工工艺均为我院所独创。探讨了病害产生的机理,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数据;不断改进壁画修复技术,实验筛选了几种新的修复材料,等等,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真正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樊锦诗同志在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中始终意识到文物保存环境的重要性,她首次提出将考古与自然科学相结合进行敦煌石窟环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的关系研究,主持申请了国家文物局项目《敦煌莫高窟环境演化与石窟保护研究》、《敦煌莫高窟及周边地区环境演化科普》,并亲自调查洞窟、崖面现状,根据考古断代第一次提出莫高窟南区中段在上有过不同规模的三次坍塌的观点,并初步复原了历史上崖面原始形态。
她注重安全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以高质量的展陈传播敦煌艺术;提出“数字敦煌”理念,利用数字技术储存和展示莫高窟壁画和彩塑,策划实施了莫高窟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护工程——“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为莫高窟的保护与利用了空间,奠定了新的基础。樊锦诗同志最早提出利用技术进行敦煌壁画、彩塑艺术永久保存的构想,并作为项目负责人,协调有关科研单位,申报并完成了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研究》的科研课题;主持完成了《曙光天演powerpc工作站在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该项目也已通过“863”计划专家组的鉴定。她组织敦煌研究院与浙江大学共同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多媒体智能技术集成与艺术复原》课题,这一课题以敦煌莫高窟为重点,首次将“墙壁上的博物馆——敦煌莫高窟”用多媒体及智能技术展现到人们面前,并在敦煌壁画的艺术复原与艺术创造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
樊锦诗同志积极谋求敦煌石窟的合作,按照"以我为主,对我有利,为我所用"的原则,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美国梅隆基金会等机构行了合作项目的研究,开创了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国际合作的先河,使莫高窟文物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在她的组织、领导下,中外友好合作,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把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6
充足的物资供应是打赢这场病毒狙击战的有力保障,作为承担物资保障工作的主力军,供应链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复亮坚守后方、任劳任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履职尽责,为医院医疗防护物资与药品的保供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疫情初见端倪时,他1月19日就及时行动,请示院领导提前采购物资事宜,并运用一切资源积极调集专业防护物资、药品,全力满足国康集团及属地公司要求。在春节前的20日,根据国康集团部署,医院首批驰援武汉物资需紧急发送,而此时临近假期跨省物流已非常吃紧,限重限件,让千方百计调剂到的紧急物资无法顺利寄出。为此,他积极与物流公司沟通,按照物流要求,组织科室员工和支部党员逐一拆箱重包,将整箱原封装的物资拆成10箱于21日分批分次寄送,最终成功将物资于节前送抵武汉。
大年三十,本已回到老家准备过年的他发现疫情日渐严重,毅然扔下了才团聚的父母、妻子和年幼的女儿,从老家驱车赶回上海组织物资抢购与调拨。在物资采购压力最大的那几天,他时常熬到半夜,通过各类网购平台深夜“抢单”,为确保及时领到预订物资,他带着支部党员与相关科室团青志愿者驾车赶往工厂仓库现场提货、搬运。就这样,周复亮一干就是二十余天!好不容易在节后盼到夫妻团聚,却被告知从老家返沪的妻子需按最新规定居家隔离两周。为了不影响工作,他毅然选择了妻子隔离期间不回家,为避免接触后被一起隔离,还抢在妻子抵沪前赶回家中打包行李,直接睡到医院,继续奋战在物资保供战线,为一线抗疫医务工作者及属地电力企业复工人员的防疫物资保障坚持奉献着。
在供应链管理办公室和前来支援的健康管理中心等各科室员工们的通力协作下,疫情以来,不仅扎实确保了院内防控物资的正常使用,更为武汉一线及属地电力企业的疫情防控积极贡献物资力量。截至2月19日,已先后紧急调拨口罩、手套、护目镜等各类防护物资、药品四批共计51440件驰援国网湖北、武汉电力;并向国网华东分部、国网上海、安徽、浙江电力、华能上海分公司、国电投上海电力股份等近40家所属地、周边电力企业及重要体检客户分批发放口罩、手套、测温仪器、消毒液、消毒设备及相关药品等各类防护物545048件。给电力保障一线员工以保护,给员工家属以安心,获得了相关单位的高度肯定。
周复亮不计得失,默默坚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力量,成为了战“疫”中的幕后英雄。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7
在同事们眼里,刘伯明被称作“小诸葛”,除了学习好,凡是动脑筋的事他都爱掺和。
无论当飞行员还是航天员,每回智力竞赛,刘伯明都不落。曾有一名以出刁钻问题著称的教官在连续“考问”刘伯明十多个“犄角旮旯”的问题后,也被刘伯明的对答如流所震惊。
短暂辍学打工后发奋读书
如今,从依安县城到东升村,是平坦、宽阔的沥青路,10多公里的路程开车10多分钟就可以到。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这条路是条泥土路。
晴天,满是灰尘。雨天,满是泥泞。冬天,满是厚厚的冰雪。
当时就读于依安县第一中学的高中生刘伯明,每天就是自己一人骑着自行车,风雪无阻的通过这条路往返于家和学校。
1983年,刘伯明考到依安一中读高中时,家里要同时负担5个孩子读书,以种地为生的父母深感吃力。
刘伯明知道家里困难,决定不像其他同学那样住校,而是骑着一辆老旧的自行车走读。
在大哥刘伯真的印象中,二弟刘伯明上高中时每天早上5点左右起床,吃上母亲做的早饭,然后6点左右从家骑车出发,7点左右到学校上课。到了晚上下课,再骑行一个多小时回家。
就这条泥土路,刘伯明来回骑行了3年,一天往返就是20多公里。
刘伯明当年上依安县第一中学高三时的班主任张福林曾经介绍,在他的印象里,刘伯明一年四季好像没有穿过新衣服,每天中午带的饭也只是玉米面大饼子,外加一些咸菜。
由于那时刘伯明家里困难,全班除了刘伯明以外,别的同学都住校,惟独刘伯明每天骑一辆破旧自行车早晚往返于农村的家里与学校之间。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读高中时的刘伯明曾经短暂辍学,到附近砖厂打工。
刘伯明的亲三舅向极目新闻记者证实,外甥刘伯明在高中时曾短暂辍学,到附近的一家砖厂推板车。
“我到现在都记得,二弟伯明在读高中一年级时,曾经辍学一个多月到附近一家砖厂推板车拉砖,后来觉得还是读书好,就又回到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刘伯真说,从那以后二弟刘伯明读书更用功了。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坚韧的毅力,令他受益至今。
20__年,刘伯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高中辛苦的跑读生活,磨炼出了他竞争的性格,特别要求上进,特别胆大、敢于奉献。
依安县第一中学,如今还有一个名字为依安县伯明高级中学,就是用刘伯明的名字命名,在当地家喻户晓。
当地居民张女士表示,虽然她只是在电视上见过刘伯明这个老乡,但是对于刘伯明的故事耳熟能详,所以也一直教育自己在依安县第一中学读书的儿子像学长刘伯明学习。
00后杰出人物事迹篇8
钱七虎出生在淞沪会战时期,当时钱七虎的父母在逃难,而钱七虎就在逃难的小船上出生,一出生就面临国破山河碎,那时候他就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深知国家不强就会遭到侵略。
钱七虎少年丧夫,7岁时父亲病终,临终前叮嘱说:要干一番事业。少年时又读到了保尔柯察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记住了书中的一句话:当一个人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虽然年少时还不理解这些话的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老师的教导,钱七虎逐渐理解了这些话,并以优异的成绩给予回应。
在读书的那些年里,钱七虎几乎没有个人时间,就连在哈尔滨读书的时候,都没去看过一次松花江雪景,每逢假期也都是留在学校复习和预习功课,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以全优的成绩被派到前苏联留学深造。
留学期间更是刻苦,没有去过一处景点,全部在学习中度过。
我在想,我们总是认为牛人的成功是天赋,但看完钱七虎的经历你会发现,他的成功更多的是超乎寻常的努力,如果我们有他这么努力的话,在自己的岗位上绝对不会差。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国拥有了顶级的“矛”,但另一方面,核武器不是我国独有,别的国家也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有一套能防住核武器的“盾”,保障我们战略武器的安全,也就是:我们不开第一枪,但也绝不留给敌人开第二枪的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威慑蠢蠢欲动的敌人不敢开第一枪。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模范人物心得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