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范文网 >心得体会

徐志摩诗的读后感5篇

阅读一本好书后,写读后感可以帮助我将其中的感动和启示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力,通过读后感,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徐志摩诗的读后感5篇,感谢您的参阅。

徐志摩诗的读后感5篇

徐志摩诗的读后感篇1

我向来喜欢极其浪漫而又精巧的文字。那些文字读起来,有种恋爱的感觉。

高中的时侯我喜欢上写诗,每一个文学小青年都会有这么一段时光。如果一个文学小青年没有喜欢过诗,那么我敢说他不是标准的文学小青年。

那时,我喜欢徐志摩,因为他写了“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以及“假如我是一朵雪花\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除了徐志摩之外,我还很喜欢戴望舒先生的《雨巷》,诗中这样写道“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直到现在,每到雨天时,我还都莫名的渴望着在一个陌生的胡同里遇到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当然,还有卞之琳以及顾城等。卞之琳在《断章》中这样写道“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而顾城在《一代人》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而他在另外一首诗《远和近》中写道“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徐志摩诗的读后感篇2

徐志摩的诗既没有郭沫若的奔放,亦没有闻一多的深沉,有的是飘逸、空灵,如潺潺溪水,如清风明月。他的大部分诗作没有愤怒,没有呐喊,没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没有希望和恐惧,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静视和对自然的依恋。

他追求的就是一种宁静、和谐、无冲突的美的境界,表达的就是经过理性筛选、过滤了的情感。他总是将那种浓得化不开的情感给以稀释,以防其“杀”了诗的美感。如《再别康桥》,诗人将那种浓郁的离愁点化得淡雅、缥缈,将离别时那种沉重的。心绪藏于心底,使全诗显得飘逸而空灵。

“再别”本包容着十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但这种复杂的情感化为诗时,则从头至尾表现出对自我的压抑,对情感的克制。如“轻轻的”一连用了三个,含蓄委婉地将诗人心头的沉重、依恋曲折地表达出来。在整个诗中,没有因难以割舍的别情而潸然泪下,更没因理想的破灭而号啕痛哭,弥漫全诗的只是淡淡的忧伤,悠悠的惜别,内含不尽之意。这正是情感经过理性的洗礼后所能达到的一种诗歌境界,所以有着永久的生命力。

徐志摩的诗歌比较含蓄,但不流于晦涩。从总体上看,尽管徐志摩在诗歌中反复吟唱其单纯的信仰:爱、自由与美,但他并非对此进行赤裸裸的、粗暴的呐喊,而是将之寄托于对雪花、康河、婴儿等美好形象的礼赞中。

?黄鹂》中第二节:“等候它唱,我们静着望,怕惊了它。但它一展翅,冲破浓密,化一朵彩云;它飞了,不见了,没了,像是春光,火焰,像是热情。”实写黄鹂,虚写诗人的感觉:感叹春光、火焰,热情,一闪即逝。

把展翅飞走的黄鹂与春光、火焰、热情联系起来,显得含蓄而又深沉。《山中》写“我”在庭中月下思念山中的恋人,但诗人却不直接去抒写对恋人的思念,而从对山中光景的关心写起;不直写“我”想去见恋人,而是化一阵清风,将针叶青松吹落在情人的窗前,轻轻地不扰乱她的睡眠。

这种构思含蓄地将对恋人无微不至的体贴、甜蜜的思恋全都表现出来了。《再别康桥》中,诗人不直言自己对康桥的无限深情和依恋,而只是恣意渲染康河的美景,只说自己甘心“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真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徐志摩诗的读后感篇3

手捧着《徐志摩诗集》,我心潮澎湃。读者自己仰慕已久的诗人用心血写就的诗歌,我沉醉其中,如饥似渴。随着他的脚步,我参观了欧洲各国的风景名胜;顺着他的目光,我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走进他的思想,我也对黑暗的旧社会有了更多的了解。

想必多数仰慕徐志摩的读者,是因为看过了《再别康桥》,我也不例外。本是普通的小桥流水,经他描写,竟成了世外桃源,宛如仙境一般。“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诗人眼中的景物,经过想象的雕琢,都被赋予了生命轻的超凡脱俗。康桥上肯定留下了徐志摩许多美好的回忆,康河中也溶着他水晶般的梦幻,这是他恋恋不舍的佳境啊!我跟随他漫步在康桥上,听流水潺潺,看柳絮轻舞,让心重归于静谧。忽然,身边景物瞬息万变,我已站在泰山脚下。“你阔大的巉岩,像是绝海的惊涛……承受日月与云霞的光豪……”在这里徐志摩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柔情,而变得豪情万丈,诗人的感情真得太丰富了。

我不知疲倦的读着,马不停蹄的游走,愉悦地欣赏各地的壮丽景。可是,我的心情突然变得十分沉重,只为眼前悲惨的景象。“‘行善的太姑修好的爷,赏给我一点吃剩的油水吧!’,大门内有欢笑,有红炉,有玉杯;但这沉沉的紧闭的大门,谁来理睬……”我的眼泪簌簌落下,不由得想到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句诗在这里得到印证。悲痛之时,耳边又传来一个凄凉的声音:“‘先生,可怜我一大元吧,先生!’飞奔,急转的车轮,紧追,小孩的呼声。”在这阴沉黑暗的时期内,有多少苦难的百姓受尽苦难的折磨!他们是不幸的,相比之下,我们生长在阳光下的新时代青少年又是何等的幸运!如果在这样优越的环境里还浑浑噩噩,不思进取, 我们又怎能心安理得的生活呢?

追随徐志摩的脚步,看到的景物包罗万象,却受到了心灵深处的启迪。为了祖国江山远壮美,为了和平盛世永远延续,我们青少年必须发愤图强,有所作为—“青年!你幸而为 今世的青年,你的心是自由梦魂心,为这大自在的无始终,问谁能挽精神之狂澜?

徐志摩诗的读后感篇4

徐志摩作为一位浪漫主义诗人为人所共知。在我的理念之中,徐志摩的诗比他的散文要生动的多,但在我看了《徐志摩散文集》以后,我的印象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徐志摩的诗师承英国浪漫主义,不像闻一多还有象征主义以美为丑的追求。虽然到了二十世纪初期,浪漫主义的激情在西方几近于陈词滥调,但此时中国的文坛却依然死气沉沉。徐志摩正是在这个时期用浪漫主义的手法为中国现代新诗做出了贡献,使之从琐碎的现实描摹、粗糙的感情直抒升华为统一、集中、超越于日常生活现实抒情逻辑和单纯的意象。

在中国近代文坛,相比于鲁迅、林语堂、丰子恺、郁达夫、李广田、朱自清等散文大家,徐志摩也许算不了什么,但这并不能磨灭他在散文方面的成就。他的文风绚丽,浓烈,甜腻,因此常遭非议,但徐志摩也正是以这种文风在散文界独树一帜。

让我们先看看代表他思想转变的《迎上前去》,他深入剖析,察省自己的思想灵魂,真切坦白自己的性格、思想、信仰,并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发出战斗的宣言。他先坦率的说科学我是不懂的,我不曾受过正式的训练,最简单的物理化学我都不明白,我只是个极正常的人。同时他又鲜明的弘扬了自己身上的优秀品质,那就是对理想的追求。不能让绝望的重量压住我的呼吸,不能让悲观的慢性病侵蚀我的精神,更不能让厌世的恶质染墨我的血。接着又以哲学家尼采的话语做了论证。作家正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宣扬自己的人生观与理想主义,他写道我不辞痛苦,因为我要认识你,上帝,我甘心,甘心在火焰里存身,到最后时辰见到我的真,我定了主意,上帝,再不迟疑。这种鲜明深入的剖析让我们感觉到一股强烈的情感在奔突,它像一团火在燃烧,也使别人在燃烧。它阐明了作者的战斗思想,也渲染了作家悲郁愤激,求索理想的灼热之情。

语言流畅、简洁、准确、生动,而又绝对的真实。我想这是徐志摩散文和诗歌的共性。而它的真实,真实的思想、真实的情感、真实的体验。百味人生经散文家的妙笔,都能使人如嚼槟榔,孜孜品尝。没有哪种文本能像散文的写作,敞开心扉,对着自己道来;加上多半是激情使之,理性的动力显得有些苍白,也正是这样,散文方原汁原味,令人着魔不已。人类自步入文明以后,就开始掩饰自己的身躯与心灵,进步的同时也掘出了人类相互隔膜的鸿沟。从此,渴望理解和理解他人也就成为人类不息的欲念和理想。在这个意义上,遥望悠悠文学长河,卢梭的《忏悔录》是震撼灵魂的,它以坦白灵魂的勇气和真诚,在文学史上放着异彩,可见自剖者永恒的意义。而徐志摩的《自剖》同样也沐浴着散文美学真实的光芒,带着人类潜在的渴求沟通的欲望给人以无穷的启迪与慰藉。

在没有英雄或英雄遭难的年代里,我们最大的也是最卑微的渴望,只是做一个人。这种感情可在魏晋时期阮籍的时无英雄,使竖子成谋中体会到。在《遇见哈代的一个下午》里,徐志摩完成了走近英雄的精神典仪。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灾难与渴望并存的中华民族在渴求英雄,期待着那英雄带来福音。因此,尽管那不是一个宽容的时代,一方面愚昧与暴政在无情的摧残着英雄,另一方面,它却哺育了大量的文化英雄。有着不同的政治、观点的英雄们在专制的缝隙中昂然生长,而徐志摩无疑是那个时代的英雄。在文章中我们不难看出,哈代是作者心中的伟大圣哲,他与法郎士一样,分明是十九世纪末以来人类思想的重镇……。

在《徐志摩散文集》中,我们不难感觉出他文学性灵美与意象美。在整本书中,无处不体现出他对爱、美、自由的追求。为了他一生追求的至真至诚的情爱,他不顾家庭的反对、世俗的偏见甚至个人的社会责任、他人的幸福都可置之不理。在这点上,我们承认他是勇敢的、坚定的;而他的错误就在将自己的恋爱绝对的美化、绝对的神圣化。这作为一种情感是真挚的,但作为一种理想却是空幻的。世界上不存在无条件的、绝对的、完全的爱,现实主义者对这一点有深刻的理解,乃至恶毒的嘲弄,而浪漫主义者却往往沉溺于期间甚至自鸩。

徐志摩诗的读后感篇5

一段凄美传奇的爱情故事总是能让世人铭记称颂,不管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还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之所以流传于世与人们对纯粹爱情的向往是分不开的。我也不免流于俗套,对于林徽因与徐志摩的爱恋故事真真是恋极了!因此我从不放过任何能了解这段故事的机会,从早先的听说,到后来的《林徽因传》,再是她与他的作品,但是终究是一种朦胧不清的感觉,如雾里看花,云中看月,我是一定想探个究竟,所以当我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不免兴奋,今日总算是看完了,终于是对这段徐林之恋有了些了解,除此之外,却也多了些其他的想法,细细道来。

我所读《徐志摩传》乃韩山石老先生所著,对于韩老我只是听过其名,却从未读过他所写之作品。这本书虽是个人传书,却采用了纪传体的形式,可谓新奇,效果却也奇佳,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的。虽然书中分篇独立,但是全读下来,诗哲生平却也一目了然,相对于传统的人物传记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此书内容详实,所述历史几有可考之处,相对于之前我所读之《林徽因传》,这本书则更为人可信,韩老的严谨也让小辈不甚敬仰。此书也绝大多数的笔墨不是在徐林之恋上,多讲徐志摩生平所做之事所交之友,看书时更像是置身其中,看到的是近一个世纪前的种种画面。我却也无憾之处,从书中我认识了一个更为完整的徐志摩,而不仅仅是一段爱情故事中的男主角,也让我更加明白为什么徐林之间会有这么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徐志摩无疑使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文坛上最璀璨的新星,他的才气让太多的人折服。然而让我更为赞叹喜爱的是他的性格和处世之态。他在文字上的骄傲,在交友中的温和,在生活中的率真,在爱情中的稚气和执着,这些都让我太喜欢他了,我觉得我跟他有相似之处却远不如他,他就像是我最希望成为的却没能成为的那种人,所以我想如果我跟他生活在一个年代里,我也会毫无疑问的爱上他。鉴于这种种的种种,再加上林徽因的那一份温婉骄傲和豆蔻初开时的懵懂,那一份令我心醉神往的徐林之恋为什么会发生也就明白了。

除了徐林之恋,这本书让我收获了其他更多的东西,也使得我的思想有所提升。在作者将志摩之人生娓娓道来之际,我看到了那个世纪的有志之士们的生活状态,虽说不至于是当头棒喝却也有鞭策之用。一如胡适王赓之徒,哪一个不曾留学归来,当他们十六七岁便漂洋过海求学在外,想想现如今的我们十六七岁都在干什么,便不禁自觉汗颜。那些同徐志摩一样被历史铭记之人,无不走在历史的最前端,刻画着一段历史的痕迹。不论教授作者,亦或是在校学生,他们游历讲学,办报出刊,谈论国事。着眼今夏,我想不必说一堆学生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诵读文章了,就连看新闻联播都成了一件可笑之事,就更不会多有静心创作文学之类了。这样的一种境况与改革开放之后重理抑文不无关联吧!用更为激进的一种观点来说,这未必不是文化大革命所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现今社会下的浮夸与冷漠,大多数的人都矛头直指,可是在利益面前,连这整个国家都有所偏向,又有多少能够坚定的坚守原则呢,也许我的说法过于激烈了,但我却认为不失其理,我们是真的该好好的反思一下了!

韩老的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讲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历史,而是那一个时代文人的历史啊!

对于徐志摩这位诗人,说实话,我原来是不甚了解的。

真正对徐志摩产生兴趣,是在英语课上,老师为我们鉴赏了他的诗,并顺带着介绍了一下他。

这个寒假,因为要读人物传记。我在书店的书架前站了很久,一直犹豫不决,最后终于决定了,选购了一本韩石山先生著的《徐志摩传》。

翻开书,扉页上有一帧黑白照片,照片上的徐志摩西装笔挺,衣领雪白,颈下的领带骄傲地突显着,完完全全是一副才子的模样。联想到我们在课本中学习的《再别康桥》一诗,不禁心头顿生感慨,这真是一个由内到外都透露出一股股文学气息的人。

细细品读了这本书。徐志摩一直是努力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的。()他去过北大求学,还去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全世界闻名的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后来因为自己的国家而回国,他驰骋文坛并创办了新月社,编《晨报副刊》,并且,还为著名的大诗人泰戈尔当过翻译。

可以说,徐志摩的文坛生活是笔直的,因为他总是喜欢向着自己的目标笔直地前进。

另外,徐志摩除了在文学方面的造就,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更是直来直往,不顾一切,更不顾世俗所带来的繁重的压力。

徐志摩为追求浪漫的爱情而离婚,为此和恩师梁启超师生反目,为此父母和他一度断绝关系。在封建礼教的压迫下,在众人的唾沫星海里仍固执写道: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惟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然而,他那种对理想的执着,对爱情的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态度,那种浪漫的带着唯美的色彩,由于脱离了客观现实,犹如空中楼阁,每一次总是以诗人终于没有找到他理想中的灵魂伴侣而告失败。康桥美丽的初恋随着林徽因出嫁而成永远的心痛,后来的陆小曼不知珍惜闹出的绯闻更让诗人愁肠百结。在人间追寻理想屡遭挫折的诗人,最终没有逃脱把自己融入五彩缤纷的云彩的命运。

可是,这样的一个直来直往的,有着天才一般盛誉的诗人,却在他34岁的时候,因为飞机失事而永远离开了。而就在这短短34年中,他却的确做了很多令人称赞的事。记得有位伟人曾经讲过:理想主义者就是让自己过得最不理想的人。

徐志摩,一位只活了34年的伟大的诗人。他的一生就好像是一颗在天际划过的流星,存在的时间虽然短暂,但却辉煌。且在划过之后会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老师》读后感最新5篇

《老师》读后感5篇

《天鹅》的读后感5篇

启发读后感5篇

推敲读后感5篇

《海洋》读后感推荐5篇

关于简爱的读后感5篇

《天鹅》的读后感参考5篇

教育心得读后感5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推荐5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50322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