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根据班级的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写什么样子知道教案,制定教案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以下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说出某一物体的.位置。
2、会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初步体会到数形结合的思想。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经历确定位置的全过程,从而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法】
情境教学法,创设找图书管理员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感知确定位置的方法。
?学法】
积极参与法,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并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看图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生谈话。
学校让我们班推荐一位同学到学校图书室做图书管理员,老师已经选好了,那么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这位同学在班级中的位置是第三组的。你们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他可能是哪几位同学?如果要找到这位同学,还要知道什么条件?
这位同学的座位是在第3排,大家知道这位同学是谁吗?
2、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确定位置的方法。
板书课题:用数对确定位置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中引入数学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1教学图。
让学生观察图,说说张亮同学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
(2)张亮同学坐在第2列,第3行。用数对来表示(2,3)。
(3)让学生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强的位置。
王艳(3,4)赵强(4,3)
(4)小结。
确定一个同学在教室的位置,要考虑两个要素:第几列和第几行。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第几列第几行的判断方法,经历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2、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课件出示电影院和电影票的图片。出示题目:举出生活中确定位置的例子,并说一说确定位置的方法。
(电影院用电影票来确定位置,电影票一般都写着“几排几号”,“排”表示行,“号”表示列。比如“3排7号”用数对表示是(7,3)。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出发,选择学生感举的事物,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教学例2。
(1)认识方格图。
出示动物园示意图。
指导学生观察图。
这幅动物园示意图与以前见过的示意图有以下几点不同:一是动物园的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各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表示各场馆位置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三是方格纸的竖线从左到右依次标注了0,1,2,…,6;横线从下往上依次标注了0,1,2,…,6,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始,也是行的起始。
(2)用数对表示图中各场馆的位置。
提问1:我用了数对(3,0)来表示大门的位置,你们知道我是怎样想的吗?
?大门在示意图中处于“竖线3,横线0”的位置上,所以可以用数对(3,0)来表示】
你们能用数对表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熊猫馆(3,5)大象馆(1,4)猴山(2,2)海洋馆(6,4)】
(3)根据数对标位置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飞禽馆(1,1)、猩猩馆(0,3)、狮虎山(4,3)。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事例认识和理解位置与坐标中数值的对应关系,让学生不但会用数对描述现实生活中的位置,还会描述坐标图上的物体的位置。】
三、巩固运用
1、小游戏:看谁反应最快。
老师说出一组数对,相应的同学要在3秒内起立。
2、做一做。(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如何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数对中的前一个数表示第几列,后一个数是表示第几行。
五、板书设计
用数对确定位置
竖排叫做列从左往右
横排叫做行从前到后
张亮坐在第2列第3行(2,3)
(列,行)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关系式。
(1)一个数的3/4等于12、
(2)男生人数的11/12等于220人。
(3)甲数的5/8是40、
(4)乙数的4/5刚好是1/6、
2、解决问题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1)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2)指名口头列式计算。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自学提纲:
(1)这一例题和复习中的题有什么不同和相同呢?想一想。
(2)有几个问题?都和哪些条件有关?
(3)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4)独立解决第一个问题。
2、全班汇报
(1)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
(2)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3)列方程来解决问题。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
(4)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 =体内水分的重量,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 =小明的体重)
3、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关键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出示线段图)
爸爸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
①方程解: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χ= 35
χ=35÷
χ=75
②算术解:35÷ =75(千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当堂测评(课件出示)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不必计算(每题15分)。
(1)一个数的2/5是40,这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8是24,这个数是多少?
(3)甲数是100,占乙数的4/5,乙数是多少?
(4)甲数是乙数的2/3,已知甲数是12,乙数是多少?
2、解决问题(40分)。
某校有女生160人,正好占男生的8/9,男生有多少人?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点,注重学困生的提高。
小组内订正、互评,做到兵强兵。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关键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设计意图: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题的第(1)个问题,以使学生很清晰地掌握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后记: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3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初步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能充分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相关知识灵活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2.5米,高0.6米。
(2)底面直径4厘米,高10厘米。
(3)底面半径1.5分米,高8分米。
2求出下面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
(1)长方体的长为4厘米,宽为7厘米,高为9厘米。
(2)正方体的棱长为6分米。
3讨论说说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甲: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学生乙: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只要计算长方体相互对立的3个面的面积,3个面的面积相加再乘以2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棱长乘以棱长再乘以6。
二新课导入。
1教师:以前我们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表面积的求法,那么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和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圆柱的表面积又是如何计算的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2学生讨论:你认为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哪一部分?它由几个面组成?
(1)学生分组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反馈小节: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的总和,圆柱的表面积由一个侧面机和两个底面组成。(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积=圆柱的表面积)
4教师进行圆柱模型表面展开演示。
(1)学生说说展开的侧面是什么图形。
学生:圆柱展开的侧面是一个长方形。
(2)学生说说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长方体的长(或宽)等于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宽(或长)等于圆柱的高。
(3)圆柱的侧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抽生回答进行复习整理。(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底面周长×圆柱的高)
(3)圆柱的底面积怎么计算?(复习底面积的计算方法)。
5说说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圆柱体?哪些表面是完整的,哪些表面是不完整的?
学生举例:完整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不完整的圆柱只有一个底面(如水桶)或者根本就没有底面(如烟囱)。
教师:所以我们每个同学在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时要特别认真,要特别注意这个圆柱到底有几个底面。
三新课教学。
1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4.5分米,底面半径2分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课件演示)
2学生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3反馈评价:
(1)侧面积:2×2×3.14=56.52(平方分米)
(2)底面积:3.14×2×2=12.56(平方分米)
(3)表面积:56.52+12.56=81.64(平方分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81.64平方分米。
4学生质疑。
5教师强调答题过程的清楚完整和计算的正确。
6教学小节:在计算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一般要分成几步来计算呀?
四反馈练习:试一试。
1学生尝试练习:要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50厘米,底面直径为30厘米,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2学生交流练习结果(注意计算结果的要求)。
3教师评议。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四舍五入法和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计算使用材料的用量时为确保使用材料的充足通常都使用进一法,计算结果如果使用四舍五入法也许会出现使用材料不足的现象。
五拓展练习
1教师发给学生教具,学生分组进行数据测量。
2学生自行计算所需的材料。
3计算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的答案为什么会有不同?哪里出现偏差了?
学生甲:可能是数据的测量不准确。
学生乙:可能是计算出现错误。
教师:在实际运用中如果数据测量不准确或者计算出现错误,或许就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这种损失也许是不可估量的,但事实上它又是很容易避免的。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六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图形的表面积(单位:厘米)(略)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
(1)底面周长是21.52厘米,高2.5分米。
(2)底面半径0.6米,高2米。
(3)底面直径10分米,高80厘米。
3一个圆柱形的罐头盒,底面直径是16厘米,高是10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厘米?
4一个圆柱铁桶(没盖),高是5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桶,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
三案设计:
学案
一、自学质疑
[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
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案
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
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
(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
2、 师板书题目:
(1)4:5 20:25 (2)0.6:0.3 1.8:0.9
(3)1/4: 5/8 3:7.5 (4)3:8 9:27
[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
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 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
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
[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新旧知识的完美衔接。]
3、同学们想研究比例的哪些内容呢?
(生答: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比例有什么特点……)
4、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观察黑板上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 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板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议一议,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5、质疑:有三个比,他们的比值相等,能组成比例吗?
[评析: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议一议,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的理解。让学生像一个数学家一样真正经历知识探索和形成的全过程,无时无刻不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练习
1、投影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2)集体交流,明确: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1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1)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2)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评析: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环节,一学生对于“为什么”设计到了正反比例的知识,教师也不失时机予以评价,不但使该生兴致勃勃,也引得其他学生投来艳羡的目光,生成地精彩!]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板书出示: 4 : 5
前项 后项
(2)板书出示:4 : 5 = 20 : 25
内项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4/5=20/25
[评析: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及其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大家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投影出示:
你能运用3、5、10、6这四个数,组成几个等式吗?(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 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10÷5=6÷3
或10:5=6:3;3÷5=6÷10或3:5=6:10;3:6=5:10;5×6=3×10……
根据学生回答,师相机引导并板书: 3×10=5×6 3:5=6:10
3:6=5:10
5:3=10:6
6: 3=10:5……
3、 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不一样,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4、验证猜想:
师:这是你的猜想,有了猜想还必须验证。
(1)请看黑板上这几个比例的内项的积与外项的积是不是相等?(学生进行验证,纷纷表示内项积等于外项积)
(2)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师巡视指导。
师:有一位同学也写了一个比例,他认为这个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是不相等的,大家看看是什么原因?
板书:1/2 ∶1/8 = 2∶ 8
众生沉思片刻,纷纷发现等式不成立。
生:1/2∶1/8 = 4,而 2∶8 =1/4,这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师:看来刚才发现的规律前要加一个条件——在比例里(板书),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5、思考4/5=20/25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课件显示:交叉相乘。
6、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及时总结评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而且可以让他们感受创造的快乐,树立学习的信心。尤其是教师的评价:科学家也是这样研究问题的!更给了学生无上的荣耀!]
四、反馈提升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 和 6 :9 1.4 :2 和 5 :10
让学生明确可以通过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两个途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 1/5:4组成比例。
①5:4 ②20:1
③1:20 ④5:1/4
4、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①1.5:3=( ):4
12:( )=( ):5
[评析: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第4题中第②题属于开放题,答案不,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五、课后留白
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人高1.5米,影长2米;树高3米,影长4米。
(1)人高和影长的比是( )
树高和影长的比是( )
(2)人高和树高的比是( )
人影长和树影长的比是( )
你有什么发现?
为什么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两个不同物体高度与其影长的比可以组成比例?请大家课后查找有关资料。
[设计意图:数学服务于生活,在生活中能更好地检验数学学习的成色!“带着问题离开教室”是新课程的理念,没有完美的课堂,缺憾不失为一种美!]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最后的机会仍然给学生,学生通过清晰的板书总结的很到位)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机。
学生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标出下列班上同学的位置(图略)
{借助教师操作台上的学生座位图,迅速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
二、新知探究
(一)教学例2
1、我们刚刚已经懂得如果表示班上同学所在的位置。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在这样的一张示意图上(出示示意图),如何表示出图上的场馆所在的位置。
2、依照例1的方法,全班一起讨论说出如何表示大门的位置。(3,0)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强调0列、0行,并指导学生正确找出。)
3、同桌讨论说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并指名回答。
4、学生根据书上所给的数据,在图上标出“飞禽馆”“猩猩馆”“狮虎山”的位置。(投影讲评)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课堂提高
练习一第6题
(1)独立写出图上各顶点的位置。
(2)顶点a向右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发生了改变?点a再向上平移5个单位,位置在哪里?哪个数据也发生了改变?
(3)照点a的方法平移点b和点c,得出平移后完整的三角形。
(4)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小组内相互说说。
(图形不变,右移时列也就是第一个数据发生改变,上移时行也就是第二个数据发生改变)
{让学生看到在平面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架起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加强了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三、当堂测评
练习一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
练习一第5题
(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
(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课堂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得怎样?哪些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五、设计意图:
本节知识,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从学生熟悉的座位顺序出发,让学生在口述“第几组几个”的练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建立起“第几列第几行”的概念,让学生从习惯上培养起先说“列”后说“行”的习惯。然后再过度到用网格图来表示位置,让学生懂得从网格坐标上找到相应的位置。这样由直观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孩子的学习特点。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6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 ,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
(1)卖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x-36=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结
1、今天学习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7
学情分析:
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基础。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一小节的内容
百分数的应用(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是在学生五年级下册已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并学会简单运用百分数的意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是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实际上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问题的发展,只不过一个量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通过解决此类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也为后续学习比较复杂的百分数问题打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的能力,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点难点: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设计理念:
“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本节课采用五步六环节的尝试教学法,始终坚持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先学后教的理念,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借鉴课堂实录中的一些设计把学生想要学的想要理解的全部交待清楚了。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先找出单位“1”的量,再填空。
(1)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
用()÷()
(2)实际产量是计划产量的120%。
实际产量比计划产量多()%
(3)红花朵数是黄花朵数的80%
红花朵数比黄花少()%
2、思考下面的问题
甲数是5,乙数是4
(1)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
(2)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
(3)乙数是甲数的几分之几?
(4)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
(5)甲数比乙数多几分之几?
(6)乙数比甲数少几分之几?
3、说说下面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思
(1)甲队比乙队多修25%
(2)今年比去年多植树30%
(3)现价比原价减少了20%
(4)红花朵数比黄花少17%
设计意图:前两道是基本训练题,是为本课新知识的顺利展开扫清障碍,而第三题“说说百分数表示的意思”是一道为新课展开做迁移的准备题,本题在我模仿的视频中本来是一道巩固练习题,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多百分之几或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进而尝试时取得成功,我设计为准备题。
二、导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百分数的应用(一),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教师板书课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掌握求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问题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及早出示课题,使学生有了注意方向,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进行新课
1、出示尝试题
六(2)班有男生10人,女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百分之几?
请学生试着解答,教师巡视
2、自学课本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23页,边读边思考,回答自学提示里面的4个问题。
[自学提示]
仔细阅读课本第23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例题给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2、“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3、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多)百分之几的问题,书中有几种解答方法?思路各是怎样的呢?
4、比较这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为什么?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懂的可以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学提示的帮助来自学课本,使学生从课本中初步获取知识具有实效性。】
3、再次尝试
盒子里有50立方厘米的冰,化成水后,水的体积约为45立方厘米。水的体积比原来冰的体积减少了百分之几?
4、学生讨论
师: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一般有几种解法?
生:两种
师:第1种算法是怎样的?
生:找准单位“1”的量后,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单位“1”就可以了。
师:那第2种算法呢?
生:先用一个数除以单位“1”
的数,再同单位“1”比较。
5、教师讲解
师:从上面的算法看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先要找准单位“1”
一般有两种解法。第1种解法是先求出多或少的部分,再用多或少的部分除以单位“1”的量就可以了。第2种算法是如果比单位“1”多的时候就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减1;如果比单位1少的时候就用1减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的商。
注意:计算中遇到除不尽时,一般保留三位小数。(百分号前面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四、巩固练习
1、五(1)班有女生20人,男生25人,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
2、电饭煲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褒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3、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去年每百户拥有彩电多少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份之几?
五、课堂作业
课本第24页“练一练”第2、4题
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本题
光明村今年每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
1、今年是去年的百分之几?
2、去年是今年的百分之几?
3、今年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
4、去年比今年减少百分之几?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