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中情节发展和转折的思考和感受,观后感是我们对电影的表达,是对那一刻真实心情的记录和反思,下面是找工作范文网小编为您分享的微电影观后感范文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1
由吕侯生总顾问、王宝玉总策划、孙建铎策划、王献青编剧、张惠民总监制的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今日全国上映!这部由李正伟导演,白志迪、吴迪、孙苏雅、恩美主演的电影讲述了一位曾经参与红旗渠建设的老人,多年后在孙辈的陪伴下重返红旗渠,一路骑行、克服困难,终于和老朋友汇合,一起完成梦想的故事。影片力求打造有情怀又励志的年度燃片,故事横跨几十年,再现了60年代先辈们修建红旗渠的艰苦卓绝,细致刻画了当年兴建红旗渠的场景,全民投入、全民兴修的场景十分“激燃”,同时也展现了新时代林州的崭新面貌。
展现国人智慧结晶 红旗渠铸就世界奇迹
电影根据王献青小说《大国工匠》改编,整个故事是围绕一条影响新中国几代人的水渠讲述的。这条水渠叫作“红旗渠”,它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有着“人工天河”的美誉。“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开凿211个隧洞,挖砌土石达1515万立方米”,“把这些土石垒筑成高2米,宽3米的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这条建国后修建的人工水渠在当初修建时就创造了一系列壮举,“愚公移山”似的精神鼓舞了新中国几代人。
这条水渠是在云雾缭绕的太行山山腰上硬生生凿出来的,当年的修渠民工在峭壁高耸的山顶,腰系大绳,下到山腰,再用荡秋千的方法到达渠线,并在坚硬的石英岩构成的悬崖上抡锤打钎,劈山凿石,红旗渠之险,可见一斑。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建设的红旗渠,不仅经受了50年历史工程质量的检验,也为林县培养了大批能工巧匠,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建设的生力军。这条让全世界惊叹的水渠凝聚了太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发生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电影《红旗渠之归来仍是少年》取材于斯,不仅仅想向观众呈现红旗渠的壮观景象,也想要通过其中一些感人的故事,赞颂我国劳动人民的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2
国庆假期,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长津湖。
电影讲的是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抗美援朝。此时电影院人山人海,座无虚席。我和妈妈直接被观众“挤”到了角落里的座位上,看来,这部电影很受欢迎。现在来比一比美国军队和志愿军军队。当时,美国的钢产量是中国的140倍,美国的战斗机密密麻麻地在空中飞行,像一排排巨型的大雁,让人看了胆战心惊。坦克就很霸道了,在凹凸不平的路上横冲直撞,像一个个庞大的推土机。这么厉害的武器最终却输给了武器落后只有小米加步枪和几十门大炮的中国志愿军。
电影中有不少让我感动的画面。比如,战士们为了躲避美国的飞机,躺在死人堆中装死人,不料美国的战斗机在空中几个来回找不到一个活人,竟然打赌比谁射击的死人多,这下子可牺牲了不少战士,真是令人又气又恨。还有战士们被冻成了“冰雕”,在雪地里一动不动。他们的脸上、眉毛上、帽檐上都是冰雪,直到生命结束的时候都依然保持着战斗姿势。
这部电影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感动、震撼人心。电影长津湖真是一部值得观看的好电影。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3
“how、far、i’ll、go”(我会走多远),让我陷入沉思。有时候,我在想,如果脱离了“家”,或者“群体”,我们孤身一人,闯荡在未知的,充满危机的异域他乡,心里会不会有一种担心害怕和愁苦?我想,这种情感肯定是会有的。如今,迪士尼将这一种“howfari’llgo”的情感放置在了动画电影《海洋奇缘》的世界里,以莫阿娜走出生活的海岛,前往危机四伏的太平洋寻找半神,守卫家乡为线索,探寻了这一情感问题。
这种表达方式,就像是我们从家乡奔赴到外地谋生一样,都有一颗“长大成人”后的风光之心,并且用成功的方式,去回报父母,乃至回报家乡。殊不知,当我们来到了异域他乡,会和女主角莫阿娜一样遇到不为人知的事情,既有生活的困难,又有无限的惊喜。或许,正是这种矛盾的情感与现实的体验,才让我们懂得生活,懂得责任。同样,《海洋奇缘》中亦是如此,它让我们在浩渺的海洋中看到了灿烂的海景,也看到了冒险的、不服输的精神,更看到了欢乐的魅力,且引发我们思考“我会走多远”的哲学命题。
她血液里充满了对远方的渴望,她希望可以远航了解更广阔的大海,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所以当她温馨的家园被黑暗侵袭时,她勇担重任,带着拯救全族人的使命勇敢地出海去寻找方法。
在拯救这一过程中,莫阿娜离开了“家”,开始去探寻海洋文化,因为海洋包含了祖辈的航海故事,也包含了“长大成人”的希望寄托。换而言之,女主角莫阿娜的成长,就是一次“我会走多远”的追寻,即使是远离他乡。但这种追求,又得力于莫阿娜自我的本身,因为她的所作所为,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最后成为部落的英雄,完成了使命。
在航海探险的过程中,她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挫折,这时支撑她继续走下去的便是“拯救家园”这一信念。她嘴里反反复复念叨的那句她奶奶告诉她的话“我是来自……我是莫阿娜……”,那一刻,我知道这是心理学的暗示,这是灵学里的念力,这是科学家所说的意念的力量。正是这样一种力量才促生了她不惧困难的勇气,正是这样一种信念才让她拥有比半神毛伊还要执着的精神。
“你不能去那儿?大海里很危险。”这是莫阿娜父亲对莫阿娜说的。但是,我们终究都会长大,会成长,会独立的面对生活。离开家以后,莫阿娜先是很激动、为来之不易的自由欢呼,然后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惶惶不安,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自己的使命。在遇到重大挫折时,莫阿娜第一次表达出想要回家的愿望,在遇到奶奶的灵魂后,莫阿娜恍然大悟,原来不管自己走多远,家人永远是坚强的依靠。只有懂得了家的意义,才能真正的离开“家”并且成为一个大人。
我们都是这样的,总为离开家而沾沾自喜,其实完全就是孩子的心态,总以为家庭束缚着自己,殊不知正是因为有家的存在,你才有勇气面对未知的大海。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4
长津湖讲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东线部队以钢铁般的意志,扭转战局,为长津湖战役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
这里面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节的时候,美国军营的士兵吃着火鸡,甚至还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国的战士们却在雪地里啃着冰冷的土豆。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战斗中,中国人竟然赢得了胜利。我们眼中看似晦涩的知识点,是他们风雨飘摇的一生,是他们连尸体都无法完整的交给亲人,却为革命献身的一生。这样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后辈一直铭记的,我们所崇拜的也应该是这样保家卫国的英雄。
在美国的士兵吃火鸡时,两个士兵的对话也让我感触很深:“明年感恩节一定请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们能活着回去的话”。
这让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话: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那些美国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战争,肯定渴望光明与和平,但是在大的势力下,他们只能选择屈从。这可能是美军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士兵们是因屈服统治者的野心而作战的,而中国革命者是为守吾土而奋不顾身,为了他们的下一代不再有战争,这种信念支撑他们无所畏惧的迎着敌人的炮火冲去,最终取得的了战斗的胜利。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5
每年国庆档,都在追的“我和我的”系列电影。今年的主题是《我和我的父辈》。电影分为四部曲,从战争到过去到现在到未来,从哭到笑,深深的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
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分4个单元,四个章节讲了四个前赴后继的故事。
?乘风》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父亲为了保护群众和大部队,把敌人引向了儿子的方向,孩子牺牲的时候,父亲到田地里隐忍的哭泣,让人看了非常心酸。最后骑兵队前扑后继消灭敌人的场面,让人看着血脉喷张,刺死日军司令的一刻,终于全了父亲为儿子复仇的心愿。解放后,当看到当初被解救的孕妇,生下的孩子也叫乘风的时候,让人感觉到了生命的延续,战争虽然摧毁了很多,但是却摧毁不了人的希望。它所表现出来的勇敢和一往无前是顶配的打开方式,没有冲锋陷阵就没有天下太平。
?诗》是科学家对于艺术的诠释。老一辈人,为了第1次火箭发射作出的牺牲。讲述了1969年郁凯迎与施儒宏一家四口为中国航天的发展,夫妻同心用生命换来火箭的成功发射,由于他们工作的特殊性,对于孩子们提问。“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妈妈由诗引导孩子巧妙地回答并激发孩子们点燃孔明灯追寻心中的梦想,小女儿耳濡目染长大后成为了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带着家人的希冀,完成了航天飞翔,圆了全家的“航天梦”,说明了祖国航天事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也说明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家校国共建才能促进祖国未来更加强大繁荣。
?鸭先知》是一种温暖,用趣味诙谐的方式,讲了一个小家的故事,也讲了一个时代的故事,父辈用他们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传达着一个又一个推陈出新的思维,思想。
?少年行》少年强则国强。从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一个梦想实现的过程,梦想在实现过程中不断失败,但在失败的过程中“传授”知识并改进着前进的过程。父辈这词也许不是过程,也许是一个催化剂。当10岁的儿子学会成长放飞孔明灯祈祷母亲能活着的时候,让人看到了父辈的精神影响着子女。
?我和我的父辈》里的四个故事里虽然只演了四个家庭,但实际上呈现的是四个时代里广大父母亲的缩影,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和反思。牺牲、奉献、开拓、畅想是灵魂所在。奉献是感人的,开拓是振奋的,畅想是无限的。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6
周五的时候看了《火烧圆明园》的电影,老师说写观后感,一时半会儿思思索索,还真不知道写些什么好。
上网查了背景资料和相关的说明,只是觉得,中国人所谓对火烧圆明园的记载和评价洋洋洒洒有几万字之余,但不如外国学者的 9 个字。
“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
看过《火烧圆明园》后,震撼之余就是叹息。之所以说这部片子是经典之作,是因为这是自古至今数百数千部历史剧最真实、最中肯的片子。从里面可以看出,帝国主义的野蛮是火烧圆明园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单方面的原因,而是中国当代皇帝的昏庸和大臣宰相们的无知亲手将清初盛世历经 150 余年苦心打造的“万园之园”毁于一旦。
圆明园是我国著名的皇家园林,占地三百五十多公顷。里面珍藏著名胜古迹,奇珍异宝。作为中国人,谁不想亲眼目睹万园之园 —— 那具有中国特色的精致的亭台楼阁,那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价值连成的奇珍异宝呢?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存在了,只剩下了残亘断瓦和以示后人的耻辱。
中国是自古以来的文明古国,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我们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单单要勿忘国耻,也应当不只历史教科书上的“落后就要挨打”,应当静下心来分析中国成为一个在欧洲当作反面教材的原因,而不能再在我们身上重蹈覆辙。
既然这篇文章是观后感,那我不得不提所有此类文章的共同话题:勤奋学习,报效祖国。我们是民族振兴是国家富强的希望,是正值青春年华的学生。我们不用像国家领导般的为国事扰心,我们也不用像爸爸妈妈般的为家事烦心,我们更不用像老师们的为班事乱心,但我们应该有做好一名优秀中学生的义务和责任,这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也是国家继续处理的问题。迫在眉睫。
整个文章把我想说的都说了,把我想讲的都讲了,把我想倾倒的都倾倒了,但是浑身上下没有轻松多少,因为我肩负着兴建祖国的重任,虽然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总会有属于我们的一片天!
文章的收尾总是一大难题,但我想《火烧圆明园》带给我们了一颗平和的心,让我们接受所不能改变的,改变能改变的,正如西方学者的`话。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7
生活中并不缺乏奇迹,而是缺乏一双寻找奇迹的眼睛。
今年冬天,出奇般的冷,薄薄的雪覆盖在大地上,房屋上,枝丫上,我俨然来到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这白色的.小精灵聚集在一起,仿佛在商议着要把这大地洗净污秽,让它焕然一新。我在雪地里欢呼着,笑着,跳着,全然忘记,墙角有一盆植物,它也在默默地看着这一切,默默地与这寒冷的冬天做着抗争,仿佛有一种坚定的信念包围着它,它要活下去!可是,天意弄人,这倔强的小植物还是向严寒低下了它的头——它失败了。即便这样,它还是用全身最后一点力量与严寒做着最后的斗争,它不甘愿如此!
当我发现它的时候,它仿佛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全身上下找不到一点儿生机,所有的叶子都耷拉下来,软绵绵的,仿佛轻轻一挤就会挤出汁液来,叶子上还有类似于水泡一样的小泡泡。这盆芦荟已经在我家生活了四五年,也算是长老级别的了。有一年下大冰雹它都挺了过来,现在却败在了这寒冷上,可惜啊!我小心翼翼地扳开这软绵绵的叶子,看到这下面的泥土上还有些许垃圾,想必是我小时候扔进去的吧。原来,已经那么长时间没人去管过它了啊;原来,它也曾和我一起长大过啊,从当初买回来时只有一点点,小小的,需要人呵护着,长到了如今的这么大,花盆又一次快容不下它们了。我微微摇了摇头,站起来,心中的酸涩不言而喻。我知道芦荟的生命力是很顽强的,心里也总有一个念头,它一定还活着!
我一天天地去看望它,希望它有什么变化,总希望它能够恢复些生机,哪怕一丝也好。可是时间就这么不留情面地过去了,它愣是没有什么变化,我心中的这份念想也逐渐淡了下去,慢慢地慢慢地,我又一次遗忘了它。
第二年初春,经妈妈的吩咐,我要去把它扔掉。我又一次扳开它的叶子,奇迹发生了:在这芦荟的根部,又有新的小叶子长出来了,它们是那般的娇嫩,宛若一个新生儿,展望着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它们还活着,这是个奇迹!这是芦荟不甘愿就这么平凡地死去,不甘愿牵制于他人的挣扎,这是对生命的渴望,它成功了!我兴奋极了,仿佛若有所思。
我们的生命还有很长时间,奇迹也一定会出现。奇迹不是等待,而是去拼搏,去抗争,对命运有着不服输的精神,你就会发现奇迹。
微电影观后感范文篇8
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电影院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看完后,我的心情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长津湖》这部电影描述了抗美援朝时的故事,剧中有一句话对我触动很深。他是这样说的:如果我们这一代不打这个胜仗,那么我们的下一代也会接着打的。我觉得这种精神值得所有华夏儿女敬仰学习。还有那支悲壮的“冰雕连”,让我瞬间泪流满面,一直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没有打不死的英雄,也没有冻不死的英雄,但他们选择了牺牲自己,保卫家园。
我国志愿军在缺吃少穿,物资装备极度匮乏的情况下,冒着零下三四十度的极寒天气,在荒山野岭里艰苦奋斗,面对美军先进的武器战备和强大的空军力量,丝毫不畏惧、顽强作战,直到取得最终的胜利。它不仅仅是一部电影,更是历史的真实写照,我们要时刻铭记,发愤图强,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对得起英雄先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战争。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 微班会演讲稿8篇